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九章 春暖,封侯,高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離開渭河北岸,陳慶一路檢視春耕,關中平原種的是冬小麥和粟米,兩年三熟,所以春耕時稍微輕鬆一點,主要是照顧麥苗,除草、鬆土、施肥,然後就是興修水利,修建水車,疏浚溝渠等等。

穿過大片麥田,陳慶進了咸陽城,一直來到位於縣城西北的咸陽第三區,當地人叫做大匠坊,大匠坊佔地很大,原本是倉庫區、軍營和城隍廟所在地,完全就是城中之城,四周被高牆包圍,倉庫、軍營和城隍廟都被拆除了,縣城近三成的土地空置出來,軍方便在裡面修建了一千多座房屋。

大門前有二十幾名內衛士兵站崗,每個進出的人都要檢查腰牌,當然,陳慶的車隊不用。

十幾輛馬車進入大匠坊內,一排排整齊而雷同的出現在眼前,一千多座院子方方整整,都造得一模一樣,每座院子佔地一畝,十幾間房屋加一個院子,沒有什麼門牌,也沒有標識,工匠們混雜居住,一家是火藥匠,隔壁可能就是一個弩匠。

若有敵軍探子潛入進來抓人,根本就找不到目標,只能一家家去問,等待他們是內衛士兵的抓捕。

這種保護措施一點都不奇怪,歷朝歷代,那些手藝高超的工匠向來都是官府保護的重要物件,一方面是保護,另外一方面也是控制,防止他們被敵國的金錢誘惑而逃跑。

大匠坊是由軍部司軍器署負責管理,安全由內衛負責,軍器署署令趙長隋給陳慶介紹道:“這裡面有菜市、酒樓、茶館、書店、商鋪、學校,幾乎一應俱全,完全就是一個封閉的小縣城,和咸陽縣幾乎沒有什麼瓜葛。”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陳慶問道。

“回稟殿下,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工匠坊住滿了,安置不了新人。”

“有多少新人?”

“從前年開始,甲類工匠人數就在不斷增多,上次從中原逃來的難民中,就有甲類工匠五百四十四人,基本上都是齊國的軍器監大匠,主要集中在製造弓弩、制刀和制盾上,技術都非常精湛,很難得。”

陳慶追問道:“那這批工匠最後是怎麼安置的?”

“目前是被安置在高陵縣,有條件修建的大匠坊的縣只有高陵縣,要麼就是京兆新城,軍部司在考慮建第二座工匠坊。”

陳慶想了想道:“就放在京兆吧!京兆也需要人口,但不用專門修建工匠坊,我的意思是說集中住在一起,但不用修建坊牆隔離。”

“卑職明白了,那這裡呢,還是保持現狀?”

陳慶點點頭,“因為這裡有火器局的工匠,他們是被金國緊盯的工匠,必須要嚴加保護,所以我今天才會來巡視這裡,管理保護措施不但不能減弱,還要加強!”

===

【今天還是兩更,容老高稍微喘口氣。】

7017k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王之副船長是怎樣煉成的

皮縣南關

最後一個北洋幕僚

西門吹燈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