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扛老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一三章 將之悲哀,怒瀚,新兵扛老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天氣朝著幹、熱的方向發展,人間爭鬥如火如荼,彷彿與天時呼應。

鄂爾姆斯草原,百萬人絞殺成團,每天都有大量生命在鬥智鬥勇鬥狠中消逝,隨後更多人補充到裡面。沒過多久,草原上的土地被鮮血染紅,又被火焰燒焦,連那些以“屍”為食的生物都在恐懼中遠離,不敢接近這片煉獄般的戰場。

根據聯邦釋出的戰報,截止到六月初五,草原上的戰鬥一個整月,可以明確的傷亡數字高達四十三萬三千六百餘人。對手那邊,面對多方猜測,帝國軍部以“不詳”二字作為回應,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為了穩定軍心做出的隱瞞。

一個月,單方四十多萬,每天都有超過萬人傷亡的激戰,草原上的戰火如此兇猛並且一直持續,已有人將這裡的戰鬥與人類歷史幾次著名戰役相提並論,還有人預言,它將成為最最殘酷的唯一。

人類歷史有過無數次慘烈戰爭,譬如上次星際戰爭,生命的損傷以億萬計。相比之下,百萬人死傷其實不算什麼,草原上的戰爭之所轟動,其關鍵在於強度。另外戰爭損傷與戰死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以往的戰爭,每一名軍人的死都伴隨著數十、乃至上百名平民傷亡,而在這塊土地上,傷亡的主體一直是軍人。

戰爭中的軍人,是軍人價值得到最高體現的時候,每個人的死都意味著付出沉重代價。短時間出現如此巨大而純粹的傷亡,不斷考驗著戰爭雙方決策者的神經,也給兩國國民帶來沉重壓力。

戰爭是以對生命消耗的承受能力作為勝負標準的遊戲......不知道誰說的這句話,正在這塊戰場得到驗證。時至今日,草原上的戰鬥已不僅僅是戰役的勝負,更是意志的比拼。換句話說,雙方都有“輸不起”的心態與準備。

為求勝利,帝國與聯邦拼盡全力,一方面宣揚對方的醜惡與兇殘,一方面加緊動員,徵調更多軍力、物質,四面八方投入戰場。與此同時,雙方都期待對手早點崩盤,為此不惜使用各種非常規手段。

六月十日,在一場區域性決戰前,姬鵬帝國率先出招,將佔領區的聯邦民眾驅趕到戰場,試圖以此軟化對手。面對這種狀況,聯邦戰區司令霍青既沒有請示,也沒有與對手談判,而是毫不猶豫下達指令。

開炮!

短短几分鐘,數千名哭喊的男女老少變成屍塊與焦炭,聯邦軍隊隨後發起衝鋒,無數紅著眼的官兵們踩著同胞的屍體衝向對手,一鼓作氣推進兩百公里,將此前被佔領的一座重城解放。

需要提到的是,這場戰鬥以零戰俘為結局。

僅從戰果而言,這是兩國開戰以來聯邦取得的最大、也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勝利。然而戰後,當帝國將太空拍攝的照片上傳到網上,聯邦軍隊的所作所為引發巨大爭議,尤其那些民眾在炮火中掙扎的部分,更讓人無法直視。

戰爭的殘酷,開始逐步地、真正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很多人覺得不適應,很多人憤怒吶喊、聲討,當然也有人開口支援,反過來質問帝國的卑劣行徑。無論如何,經過這次事件,全世界的人開始認真思考這場區域性戰爭給整個人類社會造成的傷害,以及對人性的抹滅與摧殘。由此引發新一輪熱潮,關於如何才能夠終結的問題。

影響需要時間生效,戰爭依然在繼續。就軍力補充方面而言,戰爭畢竟發生在聯邦本土,相對比較有利。帝國雖然統治著太空,必要時能在對手不可及的高度實施打擊,然而最終,地面上的事情終歸需要“有人到”才能解決。

連續取得戰略性勝利之後,帝國在戰術層面遇到困難,其為戰爭準備的軍力已經投入並且經過高強度消耗,後續補充不太順暢。如不能儘快得到改善,這些困難有可能演變成戰略難題,導致災難性結果。

帝國遠征,無法持久。戰爭爆發之初,有不少人研究後得出類似結論,但在時間上差異極大,即使最樂觀的人,也沒預料到帝國會這麼快呈現出頹勢。

僅就現狀而言,大局仍對帝國有利,而且是大利,所謂頹勢,不過是些常人難以察覺的微兆。針對這種狀況,帝國方面努力改變,一方面加緊戰爭動員,組織國力;另一方面,帝國在戰爭方式、戰場選擇上佔據主動。一場挫敗後,軍部有人提議,是否可以放棄在草原立足和發展的戰略構想,改攻別處;又或者徹底轉變思路,多點開花。

與帝國相比,聯邦這邊只能被動地預判對方意圖並做應對。值得一提的是,戰局的發展使得人們在回望過去時的目光更加清晰,很多研究者開始試探性的提到去年的那場洪災。

那場大水奪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維度遊戲

最終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