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高光時刻(求訂閱!)
三月麻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高光時刻(求訂閱!),重生大時代之1993,三月麻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這話說的,真是漂亮。
不過張宣在心裡有一杆秤,也認為“風聲”的文學價值不一定比得過“白鹿原”和“廢都”。
但沒關係啊,自己手裡還握著“潛伏”呢。
他視“潛伏”為大殺器。
他早就想好了,“風聲”抓市場,打名聲。
“潛伏”負責讓那些人閉嘴。可以的話,還負責拿獎。
張宣在想潛伏拿獎時,陶歌似乎感應一樣,壓低聲音說:“人民文學正在考慮送選“白鹿原”參加茅盾文學獎評比。”
輕飄飄的一句話,透露出的資訊太多,張宣聽得心一緊。
陶歌意思張宣明白,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民文學力捧“白鹿原”參選茅盾文學獎,那對自己來說就非常不利。
這就好比西方參選總/統一樣,一個zd內部只會推選一位總統候選人。不然候選人多了就容易造成四不像,分散精力,浪費資源。
可是客觀的分析,以茅盾文學獎的評選標準,風聲不一定夠的著。
這也可能是人民文學在市場上力捧“風聲”,卻在評獎上押注“白鹿原”一樣。
老實講,前生張宣是比較敬重老陳的,而“白鹿原”也是不負眾望登頂了。
問題就出現在這裡,“白鹿原”的參選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折騰了好幾年。
原因在於它的開放“性”,以及有大佬不喜歡。
張宣在想,要是人民文學現在就急於押注了“白鹿原”,那就註定了隨後幾年的資源都得折在這上面。
如果這樣,那“潛伏”怎麼辦?
難道往後推遲,等個十年八年嗎?
想到這,張宣就好生蛋疼。
茅盾文學獎啊,他也愛,步子都邁到這了,怎麼可能沒丁點野心呢?
十年八年的他等不起,卻又沒辦法,他沒能力左右人家的決定。
他還不夠資格左右人家決定。
默默嘆口氣,張宣最後努力搏一搏,對陶歌說:“我目前正在寫一部。”
都是聰明人,聞弦知雅意,陶歌當即問:“相比“風聲”如何?”
張宣直接說:“這是我傾注心血的一部作品。”
陶歌秒懂,張宣這是自認為比“風聲”好,聽其語氣,可能還好太多。
這下子陶歌來興趣了,追問:“多少字了?”
張宣說:“差不多24萬字。”
陶歌眸子睜大幾分,“預計什麼時候完本?”
張宣想了想,告訴她:“差不多暑假吧,具體可能8月份去了。”
聽到8月份這個敏感月份,陶歌沉默一陣,就道:“8月份可以,但不要拖過9月份。”
10月份是三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送選月份,張宣明白了陶歌的意思。
非常誠摯地說:“感謝。”
陶歌笑說:“我只是推薦試試,但我人微言輕,你不要抱太大期望。只要你作品過硬,這次不成,今後還有機會,這次最差也能留個引線。”
張宣跟著笑了,不再糾纏這話茬,轉而說:“下次我來京城請你吃飯。”
陶歌沒拒絕,“行,姐等著。”
嘿!這姑娘。
無形中就以“姐”自稱了。要是沒記錯,今天已經是第二次稱“姐”了吧?
他裝作沒聽到,不去拂這大粗腿的美意,熱情地又聊了半個小時,兩人才結束通話。
把紅色聽筒放回原位,張宣開始坐著發呆。
其實他壓根就不指望“潛伏”能趕上這次評獎盛宴。
既然如此,但他還是說了。
緣由就在於讓人民文學覺得虧欠自己,以後能彌補自己,大力捧自己。
哎,活在這紅塵滾滾中,自己在文壇跟腳淺薄,能製造點機會,就要厚臉皮製造機會啊。
千萬不要講究客氣,不然希望渺茫!
ps:這段時間被噴暈了,這兩天緩了緩心情。
以後少噴我啊,今天開始,儘量恢復到之前的6000字。
不過要過年了,事情確實多啊,大家體諒下。
ps:另外,飛機遺囑事件,降落傘事件,在知乎上找的資料,三月把截圖貼在評論區,可以看看嘛,覺得沒有憑空亂來,不過也有欠考慮,但還請手下留情。
訂閱有點低,大家來訂閱下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