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羽毛球,寫新書,我們有寶寶了(求訂閱!)
三月麻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4章,羽毛球,寫新書,我們有寶寶了(求訂閱!),重生大時代之1993,三月麻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這是很大的敗筆。
不過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它的譭譽參半不影響“人世間”這部作品的璀璨光芒。
而這部作品的諸多缺憾中,最讓張宣詬病的就是文筆了。
前生他常常與友人討論,拿路先生《平凡世界》作比較,一致認為梁老的語言功夫與路遙差得很遠。
同時讓張宣感到非常不夠暢快的地方,那就是粱老喜歡時不時插進大段議論,這使特有的語言魅力大打折扣。
粱老選擇了一個時代的大主題,但在深度的挖掘上似乎還不夠,與路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不可比,與老陳的《白鹿原》也不可比。
張宣曾總結:路先生和老陳在語言的平實和思想的深刻上略勝一籌,粱老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更進一步。
所以,張宣在保持原著人物刻畫的水準不受影響之時,他要花大功夫來凝練文筆和琢磨思想性。
從中午起,老男人就把自己關在書房開始做準備。
檢視資料為即將到來的動筆做準備。
中間有時候閱讀著閱讀著,突然才思敏捷想到一個好點子,又不得不暫時放下資料本,拿出另一個新的本子記錄金子般的靈感。
如此斷斷續續,從中午到下午,張宣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等到把所有前期準備的資料細細過目一遍後,等到他自認為可以動筆之後,張宣也是適時拿起了筆。
可是當他拿起鋼筆,筆尖接觸白紙的一剎那,腦子瞬間一片空白。
不是不知道怎麼寫,而是思緒太多,竟然有些患得患失。
這種感覺很怪,不曾寫作過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非常矯情。
但確確實實困擾過很多人。
怎麼說呢?
通俗一點講,就是你腦子裡知道該怎麼寫,但是傳達到筆尖的卻是畏難情緒。
張宣伸手揉揉眉心,前生自己沒遇到這種情況。
今生寫作“風聲”、“潛伏”和“發條女孩”時也沒遇到這種情況。
怎麼“人世間”才開寫就碰到了這種鬼東西?
難道這就是大家常嘮叨的萬事開頭難麼?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知道狀態不對的張宣及時擱下筆,然後端坐在椅子上開始閉目養神。
同以往一樣,醞釀情緒。
外面的小鳥在梧桐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張宣靜心傾聽了會,而後又慢慢遮蔽掉。
如此20分鐘左右,老男人睜開眼睛,再次拿筆開始寫。
這次似乎克服了一點畏難情緒,只是才寫完一小段後,他又果斷把筆放下。
不對!
情感還是不對勁!
他很清楚,要是強迫自己硬寫下去,非但寫不出好作品,還可能毀了自己的信念。
抬頭看看外面的天色,不知不覺已然是黃昏。
再次看看樹上的麻雀,開始歸窩了。
好像,似乎,到了晚餐時間?
不想還好,一想就感覺肚子頓時餓的慌。
哎…
嘆口氣,老男人遵循自然,把鋼筆帽擰回去,本子合好,墨水瓶也重新蓋上。
起身走出書房,他自己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他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麼?
如果不能超越原著,就不寫。
就算寫出來了,也不發表。
這是他的決心。
絕不將就。
不將就,那就不硬寫,不委屈寫,先填飽肚子再說。
說到填飽肚子,他又犯愁。
如今要他自己做飯是萬萬不能的。
不說家裡沒菜,就算有菜,張宣此刻也是不會做的。
在老家半夜起來積極做年夜飯,那是純粹不想讓老媽受苦,不想讓老媽感到孤單。
但現在
換鞋出門,來到樓道口時,張宣怔了怔。
望著通往三樓的樓梯,老男人在想:文慧在不在家?
要是在家,晚餐可吃否?
還沒吃,可有好菜否?
如果沒有好菜,那完全沒必要去
心理躍躍欲試,但還是下了樓。
路過一樓時,甚至在怨念:這遭天雷劈的老鄧,關鍵時刻不知道跑哪裡去了,竟然不在家,害自己飯都沒地方蹭,不是什麼好人。
帶著寫不出開頭的碎碎念,老男人一路往南門奔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