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城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二章 月圓人離(2),美娘來襲,夜城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日前。

平王不曾坐輦,他想走走。

正是清晨,旭日東昇,萬道光芒驅得濃霧散去,天空一片碧藍。

遠遠慈寧宮歇山頂,成片的金黃玻璃瓦刺眼的閃亮,重簷處綴青綠調的彩畫,下是大紅立柱與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窗,深灰的鋪磚路面筆直延深至他的足底。

兩側紅色宮牆如舊的厚重,砌起黑濃的暗影,他立在路中央,任陽光明晃晃的照在身上。

簇新的衣袍還有王妃指尖滑過溫暖的殘留,也有小兒在他肩頭偶滴的口水,他似被圈禁了許久,又似不久,至少,他的臉色,沒有幽宮殘院染帶的苔綠。

眼前有些恍惚,似乎回到幼時,十五年紀的太子乘輦而過,連那嘎吱嘎吱聲都趾高氣揚。

六弟卻躲在牆影裡悄走,他因冷宮裡的母后牽扯,倍受奚落與輕視。

而他自已,行走在暗明交替處,偏一點即光明,偏一點即黑悽。

他韜光養晦,靜靜的等候時機,這一等,已是光陰數載。

劉成卓抹把眼睛,甩一下手中拂塵,低催道:“爺我們快些吧,只怕太后娘娘等急了。”

“好!”他沉穩的應。

......

太后一身素衣臥於榻上,看著平王漸近跟前,她剛服下湯藥,雖含過雪花糖,可唇舌間還是覺得苦。

這個皇孫被宏武帝圈禁後,她就再沒見過,往昔記憶裡是個愛玩愛鬧擅風月的浪蕩子,做個逍遙王爺可以,卻坐不得金鑾殿,治不了天下。

可今你瞧,他神情肅穆,氣勢威露,哪見得曾經半毫玩世不恭的影子。

是他世事經歷後轉了性,還是從一始終都將他霧裡看花。

太后嘆口氣,她這些日心力交瘁,諸多事已不願去深究,握住皇孫伸過來的手,至少這雙手還帶著熱氣。

“如今宏武帝駕崩,哀家左思右慮能繼以大業的,唯有你可行。”

平王扯扯嘴唇,不卑不亢道:“謝太后抬舉,兒臣必將兢兢業業,不敢有分毫怠慢。”

太后繼續道:“昨李臣相來稟,匈奴趁吾朝大喪期間,攻下多座邊防城池,直指中原而來,一路殺燒劫掠,屍橫遍野。他派使臣前去求和,麾前大將莫賀祝僅一要求,只需將山東巡撫周振威及其夫人交於他手中,立即撤出吾大和國方圓十里之外,十年內不再靠近。”

“李臣相是何諫言?太后又是如何想?”平王鼻息處輕哼一聲,面龐看不出情緒波瀾。

“匈奴將士身強力壯,悍不畏死,如今又得精良兵器,浩氣勢如破竹。大將軍鄭功衍多次與其兩軍對擂,皆死傷慘重,實無力挽回頹勢。李臣相諫言舍周振威二人,能保大和國十年安穩,總是犧牲小我,以國民為重。”太后默了默,低聲道:“他的話不無道理。”

“鄭功衍不懂戰事謀略,只知一味強攻,攻不下即舍城棄逃,實是貪生怕死之輩。李臣主和至今,那匈奴可曾真正歇戰過?蠻夷奸狡無信,幸對周振威還有所忌憚,只怕將他交出,吾大和國必亡去不遠矣。”

平王右手攥握成拳,神情凝重看向太后,硬聲道:“兒臣欲委任周振威為大將軍,統領百萬大軍,誓將匈奴趕出吾朝國土十里之外。至於李臣相.......!”他話裡不掩厭惡:“奸佞之臣,不得重用。”

太后蠕蠕唇,眉目浮起悲痛之意:“實不瞞你,容美人弒帝,哀家並不是全然不知。你看整日裡角門投屍數具,那軲轆聲碾得人日夜難寢,再望這宮頂歇山重簷處,老鴉密佈,叫聲淒厲,似都在衝哀家喊冤討命,哀家只得順應民意.......!”

“多行不益必自斃。太后不必自責,實不是你的過錯,”平王溫聲安慰。

她搖搖頭,又道:“昨李臣相來尋我,說他夫人所誕下的麟兒,實是先皇的血脈。”

“那廝詭譎多端,他的話豈可輕信。”平王不認。

“哀家原同你所想一致。他卻奉上先皇親認文書並太醫滴血驗親之證,卻是屬實。”太后低道:“先皇迷戀煉丹之術,不理朝政。他大局獨攬已成氣候,如若你硬與他相撞,實不得好處,更況他手中有先皇血脈,一旦挾天子以令諸侯,你可有幾多勝算?小不忍則亂大謀,你需三思而後行才是。”

平王沉吟半晌,語帶不甘卻也從容:“太后教誨的是,兒臣曉得如何做了。”

“那到底是皇家血脈,無論日後如何,你定要答應哀家,保那血脈無礙。”

見平王頜首,太后蒼白的面龐總算有了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爭鸞

昔在野

我原來認識的人都變成了大佬

白孤生

科技:先別死我要改變世界

我不想當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