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城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七章 籌謀(5),美娘來襲,夜城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延年心如明鏡,自宏順帝繼位後,無論是朝堂之上或節日宴請,對他素來不冷不淡,卻也拿他無可奈何。
直至入碎花城後,他才漸漸嗅到大事不妙的意味來。
一是山東巡撫蔡恆案,那個蠢人,枉費他的大力提攜。
明知他的前任是周振威,在泉城大展拳腳過,不僅獲民心所向,那裡的官員亦同他來往甚密。
蔡恆上任不久,就步入知府馮起峰的後塵,貪贓枉法,殘暴恣睢,引得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朝奏時雖是張洪春提的摺子,卻已有人偷偷予他透過訊息,是有官員私自報請周振威,他使的手腳。
二是他舅父李豐猝死一案。
李延年再回碎花城,第一件事便是除去這個舅父。
李豐在他五歲那年,將他們孤兒寡母接至太守府照應,當日夜,他即遭舅父褻玩,自此便長數年折磨。
致他性向改變,卻更痛惡舅父人面獸心。
只是“神鬼煞”所派殺手實在愚笨,竟弄得破綻百出。李豐又是個五品官員,周振威親自斷案徹查,這一查不要緊,又糾出往年一樁舊案來。
他上京殿試前夜,恐龍陽之癖外洩,溺殺過與他在府中相好的一小廝,屍骨扔在後花園一口廢井裡。
李延年不知周振威使了什麼手段,竟能把此案拾起。
冷眼旁觀數日,周振威查案竟保密至滴水不漏,不知進展終是有些惶惶,李延年曉得此人能耐,只怕不假它日終會水落石出。
他狀元郎出身,能從翰林院修撰扶搖直上,助武王奪帝,怎麼說也是有些本事的。
現任左相這些年,在朝中勢力早已盤根錯節,只要糾不到他錯處,宏順帝想扳倒他,豈非易事。
更況他手中還握有皇室見不得天日的醜聞。
可若有命案在身,那情形就大不一樣。便如一隻老鼠被兩指夾住尾巴,總有日會夾住頸處,一扭便斷。
李延年活得異常清醒,他遺憾沒能搞死周振威,實是此生犯的大錯,現被他步步緊逼至死衚衕,再無前路。
曾經匈奴部莫賀祝大將軍私下找他展露稱霸中原的野心,並許以他高官重權時,他還不置可否,不同意亦不拒絕。
引胡人入關,必定遺臭萬年,可看如今自個境遇,是在逼他鋌而走險。
收回心神,他舉杯朝匈奴王笑恭道:“早聽聞關外民族善騎兵獵射,今日精兵良將均再此,不如同吾朝武將一決高下,以此助興如何?”
宏順帝笑而不語,周振威眼眸一睞,淡淡瞥他。
匈奴王饒有興致道:“早知周將軍武藝超群,不曾得見,此時不如一展身手,與吾部的莫賀將軍比試箭法如何?”
“吾朝將士皆悉通武藝,拉弩弓射亦不輸在下,實毋須在下親力而為。”周振威使個眼色,已有部下拉過箭垛子,十數侍衛迅速站至宏順帝周圍警戒。
匈奴王典型關外胡人面相,凹眼碧瞳,高鼻厚唇,紅須滿鬢,聽拒絕之意,頓時神色陰沉,立時浮出駭人戾氣來。
莫賀祝等人丟下酒盞,吹眉瞪眼,殺氣頓顯,氣氛漸漸凝滯的讓人無法喘息。
宏順帝慢慢開口道:“吾朝並不止有良將周將軍一人,你部想必亦是如此,不如看看其它武將伴射,也頗有趣味。至後不盡興,再讓他倆比射不遲。”
匈奴王緩下臉色,一個身穿戰袍頭裹幞巾的匈奴將士站起,曹鳳華認識,是匈奴副將庫裡篆,自高奮勇至弩子面前,用腳踏開撥弄,再搭箭上弩,嗖嗖連發十箭,竟是九中。
莫賀祝等人毫無顧忌地笑喝,擊掌叫好,匈奴王露得色。
周振威略沉吟,派李晉打先鋒。
李晉個子不高,身板亦瘦弱,著實其貌不揚,匈奴人神情不屑,宏順帝有些擔心,看看周振威倒沉穩鎮定,逐也平靜吃酒。
李晉朝胡忌使個眼色,架弩上箭,瞄準箭靶,卻遲遲未有動作。
“漢人就是不爽落,不行就換人。”庫裡篆粗著喉嚨,用不標準的漢話嘲笑:“要不彎腰認輸,我們也認。”
話音才落,便見從暗處丟來兩隻活雞,嘰嘰咯咯拍翅低飛,說時遲,那時快,一支白翎羽箭射出,迅如閃電,光影之間竟串起兩隻活雞,直釘箭靶。
一氣呵成,竟是十分的乾淨利落。眾人鴉雀無聲,忽得叫好喧天。李晉不在戰,徑自退下。
莫賀祝一行人神情震動。匈奴王勉力笑道:“未想到漢兵中竟也是藏龍臥虎,果然厲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