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尾聲的餘波【十一】
莫扎特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5章 尾聲的餘波【十一】,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莫扎特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的,”李安點點頭,不是他迴避克拉拉。
而是談及克拉拉,就不可避免陷入一種主觀,就如他剛才最後拒絕梁山,從內心而言,他更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而講作品就涉及專業知識,他又不想把今天的現場變成課堂。
感受著現場觀眾們滿懷期待的目光,李安輕笑著放下麥又拿起來。
“首先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勃拉姆斯的確在整個創作時期都經歷著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
“但是我的觀點是,勃拉姆斯的藝術成與克拉拉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或者說間接關係都無比薄弱。”
李安此言一出,現場氣氛頓時發生了些明顯的變化。
對於絕大多數聽眾,這樣的結論無異於直接顛覆了大家對於勃拉姆斯的認知。
緊接著眾人腦海中蹦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克拉拉,勃拉姆斯會是今天大家所聽到的勃拉姆斯嗎?
答案是肯定不會啊。
怎麼想也不會啊。
勃拉姆斯可是為克拉拉創作了相當數量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勃拉姆斯作曲生涯中的精華所在啊。
可李安老師...
此時梁山倒是對於李安的說法表示理解,並且他一點也不意外,這個話題本是他想和李安私聊的。
“如果沒有克拉拉,勃拉姆斯的音樂會不會是今天我們聽到的這樣。”
“其實這是一個帶著反問的假設,各位可以認同嗎?”
這倒是可以認同,臺下眾人點點頭。
“無論從勃拉姆斯留下的文字記錄,還是從時間上來看,卡拉拉的存在都足以支撐勃拉姆斯完整的創作階段。”
“這是史實。”
臺下再次點頭。
“好,有多少朋友聽過兩部以上勃拉姆斯的室內樂,可以舉手我看看嗎。”
超過一半的人都舉起了手。
“哇,這麼多朋友都喜歡勃拉姆斯的室內樂。”
“那你們一定清楚一點,室內樂是古典音樂中,作曲家最為內在的表現形式。”
臺下眾人第三次點頭,這次他們點頭的動作明顯比前兩次還要大,他們非常贊同李安的觀點。
尤其是勃拉姆斯的室內樂,有一種難言的魅力。
“勃拉姆斯把他所有對愛情的難言處境都透過室內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說還是自然而然,更沒有問題了吧。”
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這樣來看,李安老師簡直就是和他們站在同一觀點陣營的絕對友軍啊!
不覺間,大家產生了一種相當“危險”的好奇。
片刻。
“好,那我現在也來反問一個假設,我希望能有一位朋友站起來解答。”
“如果以上全部成立,那麼勃拉姆斯和古典主義還有什麼關係呢?”
梁山:精彩。
方永波:我就知道。
現場瞬間鴉雀無聲。
對音樂史稍微有點了解的人立馬陷入了一種尖銳的自我矛盾中。
如果承認以上觀點,那麼勃拉姆斯真的和古典主義再沒有一點聯絡。
因為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本質的區別就是在於規則與自我。
古典主義遵守規則,浪漫主義遵循自我。
很顯然越強化克拉拉在勃拉姆斯音樂中的歷史地位,就越把勃拉姆斯推向浪漫主義的陣營。
可勃拉姆斯是世人皆知的古典主義最後的扞衛者啊。
而如果否認以上的觀點,那麼就直接否定了克拉拉在勃拉姆斯藝術成就中所佔有的比重。
換句話說,也就是說勃拉姆斯音樂中的晦澀與深情真的和克拉拉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嗎?
哪怕間接的關係也很微弱?
“有沒有朋友想站起來聊一聊?”
李安笑著環視一圈,目光掠過小米老師的時候他看到小米老師偷偷比了個大拇指。
最後他的目光回到了那名男生,“嘗試一下。”
男生幾次想開口,可最終還是笑著搖了搖頭,雙手再次合十一拜,然後坐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來到李安的臉上,大家已經有一種莫名的預感,似乎今天最精彩的部分才要到來。
“那讓我們暫時再回到勃拉姆斯的室內樂。”
“維也納樂派在室內樂創作經歷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與舒伯特四代之後,太多的輝煌巨著都已問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