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爭執
莫扎特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3章 爭執,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莫扎特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曉想去李安和陳璇生活起居的場所看了看,沒什麼特別的理由。 她喜歡從真實的生活場景去尋找靈感與素材。 作為一名學院派出身的導演工作者,文曉一直在和重影像輕文字的學院派遺風較勁。 她認為好的文字來源於真實生活。 真實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這兩天的接觸觀察,她認為李安就是一個好的故事文字。 所以她想去李安居住的地方看一看。 當然,這只是她的個人意願,與這次工作已經沒有太多關聯。 如果陳璇不同意她只能說有些遺憾,畢竟居家住所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隱私的存在。 文曉和傅天鳴一樣,笑起來給人一種溫和親切的感覺。 面對這樣的笑容,陳璇一時間很難做出選擇,遵從內心她不喜歡自己的居所被人參觀,尤其是兩個她還不熟悉的人。 但是她又清楚對方目前和李安正處於合作關係。 “或者方便的話,你可以幫我描述一下嗎。” 文曉提出了另一個方案,說著正準備掏出自己的名片。 “今晚你們有空嗎?” 陳璇提李安應下了這個要求。 “謝謝。” 文曉遞上了自己的名片。 陳璇接過,有些意外的抬起頭:“你是導演?” 文曉笑:“目前還沒有什麼作品的待業導演。” 陳璇翻到名片背面,背面印著文曉簡略的個人介紹,倫敦電影學學院,華國傳媒大學。 “華傳。” “我大二的時候去過你們學校。” 文曉:“你也在燕京讀的大學?” 陳璇:“華國音樂學院。” 文曉:“巧了巧了,我17年在你們學校拍過一個短片,你知道趙慶華老師嗎?” 陳璇好像一下想起來什麼,片刻:“原來雲箏是你拍的!” 文曉被這麼一說,有點不好意思的笑問:“你看過嗎?” 陳璇點頭:“當時學校連著放了好幾天,我自己看過一場,和舍友看過一場,真的特別好。” 文曉抱拳道謝:“感謝感謝。 17年文曉的小工作室接到了一份工作邀約,是她的師哥介紹給他的,華國院民樂系古箏專業的16級畢業生想給他們的老師拍一個短片作為畢業的謝師禮。 說來有些遺憾,那是文曉的第一部個人作品。 “當時趙老師身體不適,所以後面一些鏡頭沒有辦法再補了,他老人家已經退休了吧。” 陳璇:“我大三的時候趙老師就退休了,不過後來經常還能在校園裡遇見他遛彎,身體看起來還不錯。” 再回憶當年,文曉有些感慨:“趙老師一生都奉獻給了民樂教育事業。” “是啊。” 陳璇又想起上次去燕京看望肖老師的場景,他們已經褪去青澀的外殼長大成人,而他們的老師也在歲月流逝中慢慢變老。 文曉:“哎那你是哪一年畢業的。” 陳璇:“19年。” 文曉:“那也畢業快三年了,你不是本地人吧?” 陳璇:“我煙市人,去年春天才來到蓉城。” 文曉:“一個華國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大學畢業第二年不遠千里來到蓉城,甘願在一個培訓機構裡做長笛老師。” “不會是因為愛情吧?” 陳璇:“導演都這麼喜歡八卦嗎?” 文曉笑:“只是個人喜歡八卦。” 陳璇:“我來到蓉城才遇見他的。” 文曉:“所以這裡面有故事啊。” 桌上的手機忽然震了一下,陳璇拿起手機看了一眼,“抱歉,我這邊要開教研會議了,大概四十分鐘。” 文曉:“你忙你忙,正好我也想去其他地方再轉轉。” - 兩個小時後。 四號教室。 傅天鳴和李安兩人已經聊的滿頭大汗,李安不但要動嘴,還要動手。 比如傅天鳴又要聽悲愴的第二樂章,李安就彈給他聽,彈著彈著又被傅天鳴的自言自語打斷。 “這個地方不對,不對不對。” 這時李安就不得不停下投去詢問的目光,你又想教我彈琴? 傅天鳴趕忙說道:“不是不是,我還是在說我自己。” 李安很無語,“你是個編劇,這個地方不該使用內心獨白嗎。” 傅天鳴像是沒聽到,直接將李安的吐槽過濾掉:“李安你能再創作嗎?” 李安以為自己的耳朵瞎了:“你該不是讓我改編貝多芬吧?” 傅天鳴認真的點頭道:“可以嗎?” 李安開始懷疑自己的這名隊友了: “大哥,你瘋了嗎,這是一場貝多芬鋼琴專場音樂會,不是紀念也不做概念,學院給我們的要求就是九十分鐘內演奏四首貝多芬奏鳴曲。” “原版!原版!明白嗎。” 四號教室因李安揚起的聲調忽然陷入了安靜。 李安深呼一口,“抱歉。” 他剛才的口氣確實有點衝,語氣重了一點。 不過站在他的角度非常可以理解,距離這場音樂會就剩這麼幾天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