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自己翻開看吧
莫扎特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自己翻開看吧,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莫扎特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膽小的人總是對出乎意料的事情做好萬全的準備。 所以李安覺得自己是個膽大的人,甚至還有很強的應變能力。 既來之則安之。 ‘倒計時已開啟,請教師李安儘快做出選擇’ 【選擇一:收取,物品將自動收入物品欄】 【選擇二:放棄,將翻三倍提升下次升級挖取極品獎勵的機率】 下方小字提示:目前挖取極品道具的機率為10%。 果然是被系統判定的稀有道具,前兩次的獎勵放棄只能提升一倍下次挖取極品獎勵的機率。 那又如何。 ‘收取。’ 這次是沒有任何放棄的理由了。 畫面閃爍片刻,回到面板。 “獲得殘缺的筆記。” 李安迫不及待的開啟物品欄。 略過收錄指南,意識集中在落在一旁泛著淡紫色光芒的羊皮書卷上。 片刻,書卷緩緩飄至他眼前。 彷彿一個嶄新的鋼琴世界即將暴露其神秘的一角。 隨著書卷自動展開,刺目的紫光閃出。 李安再睜開眼,一段文字已經出現在他的眼前。 ‘鋼琴演奏需要同時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火熱的心靈,二者缺一不可——薩米爾.費因伯格’ 讀完扉頁上的話,李安的第一反應是自己懂了,第二反應是自己不確切。 以他目前的程度來分析,這二者在多個層面上都是具有衝突的。 尤其是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內心的情緒和清晰的演奏思路實際上很難步調一致。 總有一項會佔據主導。 要麼是不受場地環境心情的干涉,演奏者走上舞臺按照自己既定的思路把一首樂曲從頭至尾演奏完。 這一路演奏者歸屬於理智派。 要麼是根據自身當天的情緒,甚至臺下的一陣唏噓咳嗽也能影響到演奏者的演奏思路,把一段本想連續弱奏的和絃以手臂斷奏的方式砸的蹦蹦作響。 這一路演奏者屬於感性派。 李安認為自己是一個純粹的理智派,拿到一部作品他必須根據作品時代、作曲家風格、以及嚴格的曲式分析之後,做出框架,然後把每一個片段都練到自己預想的程度,最後無論在何時何地演奏都會按照此版本來進行。 而原主則是徹頭徹尾尾的感性派,無論練習肖邦還是車爾尼,無論練習貝多芬還是巴赫,原主彈出來的都是一種打破框架式的音樂,隨心所欲在他的演奏中展現的淋漓精緻,在琴房裡和師姐親個嘴之後也能把激昂的革命練習曲彈出一股愛情的酸臭味。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天賦,至少李安認為自己做不到。 想到這裡,李安大約也明白了為什麼原主大學捱了四年罵。 在他的記憶印象中魏三碗是一個對學生演奏風格要求極其苛刻的暴脾氣老師,和原主這種以彰顯自我個性的內向學生碰到一起,結果不言而喻。 大多數老師似乎都喜歡聽話的、能按照自己思路來學習的學生,包括李安隱隱也有這種心理——我是老師,你應該聽我的。 但是不完全按照老師的思路來就是完全錯誤的嗎? 其實想想原主也沒有那麼錯,只是階段問題吧,如果原主大學期間肯再刻苦一些把基本功練得紮紮實實,只要堅持練下去,未來不一定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試想假如所有人都按照一種框架來練習,那麼五十年之後所有曲目的演奏版本之間將不會再有區別。 從目前堵點音樂市場的反饋來看,聽眾們似乎已經開始抱怨這個問題了。 “鋼琴演奏需要同時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火熱的心靈,二者缺一不可。” 嘆了嘆,李安的目光再次回到這句話,心中有些感慨。 雖然還是不確切這句話的內涵,但他卻從演奏風格中反思到了作為一名老師或許需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待各類不同的學生。 應該把因材施教看得再遠一些,或許某一位未來的演奏家就在他教學的路上等待著他。 帶著思考,他平靜的翻開下一頁。 ‘在自由洋溢、感情豐富的演奏背後,總有嚴密的邏輯和深邃的思想作為依據。’ ‘藝術和生活緊緊聯密,我們永遠不能只注意作品的形式,應該從各個方面儘可能的找出隱藏在作品中的內容,它們就藏在生活當中。’ 大師就是大師,已經到了把藝術與生活鑲嵌的境界。 李安心中讚美著繼續翻頁。 一頁又一頁,時間記錄著他的表情與目光。 或停下思考,或皺眉咧嘴。 李安像是一塊久旱逢甘霖的荒原,瘋狂的汲取著雨露和養料。 渾然不知一個小時已經過去。 翻頁。 ‘手指部分。’ ‘掌控那最為變幻莫測、千鈞一髮的擊弦時刻——當手指按下琴鍵,琴錘實際敲擊琴絃的那一剎那。’ ‘1.每根手指都應該被區分開單獨練習,手指技術練習必須帶有明確的目的性,但必須客觀合理。’ ‘2.手指練習的內容應該比作品中的技術難點簡單的多,老師或演奏者必須想出易於掌握、易於多次重複的練習內容。’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