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章 模擬手術,大宋小郎中,柳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仙茅開始解剖第二具屍體,因為有了昨天的基礎,所以速度明顯比昨天快得多。當他檢查到死者結腸的時候,驚訝地發現,結腸裡有一大塊灰白色的不規則的腫塊,用手摸了摸很堅硬,凹凸不平。
這是什麼東西?難道是華佗《青囊經》上面所說的腸積(也就是腸癌)?
這可是難得遇到的手術的實驗物件。楊仙茅按照華佗《青囊經》記載的腸積,練習進行了針對這種病的半結腸切除術。
他手術完畢,按照《青囊經》的記載進行逐層縫合。
第一次做這樣的手術,手法很生疏,而且縫合之後,很不滿意,於是又拆開重新縫合。
他花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才把這手術做完了。
現在面對的是屍體,不需要考慮病人的情況,所以做起來從容,但是如果是個活人,做這樣的手術那就沒那麼簡單了,但這次的操作給他了一個最初直觀的感受。
這一上午,因為做了結腸癌手術,所以耽誤時間比較久,一直到中午時分才把這這具屍體的剩下的解剖做完了。
然後他用雪清洗了自己的雙手,坐在火爐邊,拿出黑麵饃饃分給鐵蛋兩個人在火上烤著吃。
鐵蛋一直背對著不敢看那具解剖的屍體。儘管他作為仵作學徒,收斂過不少屍體,對屍體本來不存在害怕的問題,可是,他是第一次見到有人把人的內臟一個個摘下來觀瞧,這讓太大受不了,以至於拿著黑麵饃饃都沒有任何食慾。但是見到楊仙茅若無其事吃東西津津有味的樣子,便也就咬牙把黑麵饃饃撕碎塞進嘴裡,又拿出水壺兩人分著喝,就著水把黑麵饃饃吃完了。
吃完之後,楊仙茅繼續解剖第三具屍體。
他發現,這具屍體手部骨折,而且是外傷導致的,一段骨頭被打成了粉碎性骨折,想必是官兵抓捕他的時候,將他手臂打斷,這又給了他一個接骨的鍛鍊機會。
神醫華佗《青囊經》記載了骨科接骨手法和相應配方用藥。他在太醫院也看過太醫接骨,並在浩如煙海的藏書閣醫書中也學過相應的知識,只是沒有華佗的精湛高深。
這次時間不算長,因為他沒有夾板,只需要觀察粉碎性骨折的情況,然後進行骨片復位。
這一下午他解剖了兩具屍體,加上上午和昨天的總共解剖了三具屍體,便到了傍晚時分。
於是兩人便又回家,約好第二天再來。
第二天早上,楊仙茅找到了鐵蛋,鐵蛋告訴他說早上發現了好幾具凍死的乞丐的屍體,要把屍體運到城外掩埋。
於是,楊仙茅跟著他一起去運屍體。見到這些慘死在街邊的乞丐屍體,楊仙茅很是感概。現在兵荒馬亂的,雖然吳越國境內沒有直接開戰,但是緊挨著的南唐與大宋間的戰爭,以及相鄰其他小國的戰亂,使得大批難民逃到了吳越國,無法生存只能乞討要飯,這樣的乞丐成千上萬,就算有心救濟也救不過來的。
這幾具屍體運到亂墳崗,鐵蛋挖了坑先將屍體掩埋起來,因為楊仙茅並不想快速的進行解剖,他每解剖一具屍體都要有所收穫,所以先留下一具給他解剖,其餘的埋起來,屍體在土壤裡溫度相對高一點,能得到更好保護,不至於凍的梆硬。
頭一天晚上,楊仙茅已經想好了,他決定模仿一次外傷,然後動手術進行縫合。
金創傷一旦傷到內臟,其他古醫書記載那是必死無疑的,屬於死症,不能救。但是神醫華佗《青囊經》上面有內臟破裂之後進行相關手術的記載,因此,在對人的內臟器官佈局和正常情況有了初步瞭解之後,楊仙茅便有意識的鍛鍊自己針對相關內臟損傷進行修補手術。
他先用刀刺入了一具屍體的身體,然後開始對屍體解剖,對內臟傷處進行縫合修補,損傷嚴重不能修補的,只能做切除。
每一具屍體他都儘可能地利用來提高自己的外科手術水平。
三天後。
被處死的強賊的頭顱懸掛在城門口三天之後取下來安葬,當然頭顱交給了楊仙茅進行解剖。
同樣的,除了華佗,其他郎中根本不會頭部相關手術,所以太醫院裡自然就沒有實施頭部手術的器械。楊仙茅也只能因陋就簡用截肢用的骨鋸切開頭蓋骨,檢視頭部裡面各層的相應結構,以便大腦裡有一個直觀認識。
至於頭部手術他沒有做,因為《青囊經》裡面記載,頭部手術和心臟手術極其複雜,需要在熟練掌握了其他手術的情況下才可以開始實施頭部和心臟手術。
這天,他解剖完屍體,並在屍體上進行了相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