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回老家,大宋小郎中,柳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越冷,寒風凜冽,吹得人都站立不穩。

這些天楊仙茅一直閉門苦讀神醫華陀的《青囊經》。經過這些日子苦讀和逐字逐句的背誦,楊仙茅終於將整部《青囊經》都爛熟於胸,倒背如流。他這才徹底放心。

這天早上,楊仙茅準備開門去食堂吃早飯,回來之後就可以把地上寫有《青囊經》的夾襖長袍片幅都收起來了。不料,他拉開房門,一陣狂風夾雜著雪花,呼嘯著灌了進來,吹得楊仙茅站立不穩,用手擋在面前,閉著眼連連後退。

等他站穩了,睜開眼,忽然,他發現空中到處都是隨風飄揚的細小碎片,不覺有些奇怪,這禪房收拾很乾淨,地上基本上沒灰,這麼多的隨風飛舞的碎片是從哪來的呢?

他忙一回頭,便看見滿地鋪著的華佗夾襖長袍片幅已經不復存在,化成了一屋子的飛舞的無數碎片。

卻原來,這件夾襖長袍從東漢末年到北宋初年,前後經八百年的歲月,又是暴露在空氣之中,早已經陳舊腐朽。楊仙茅又將它浸了水,逃出火海的時候又被火焰持續烘烤,冰火兩重天之下,長袍內部其實已經碎裂,只是勉強維繫而已。這些天他翻來覆去翻看,龜裂更厲害,而那一陣狂風呼嘯著捲了進來,無異於一張大手,將地上夾襖長袍片幅都抓到空中,揉成了無數殘片。

楊仙茅趕緊把房門關上,等著空中飄舞的無數碎片落在了地上。他苦笑搖頭,好在這部醫典已經爛熟於胸,倒也不用後悔,拿來掃帚掃成了一堆,用撮箕撮了,用牛皮紙包住,直接拿到食堂塞進了爐灶裡燒了。

兩天後。

吳越國皇帝知道不是大宋軍隊的對手,為了避免生靈塗炭,所以決定納土歸降。為此,皇帝下聖旨遣散皇宮中所有人員,包括太醫院的人。每人領到了一筆遣散費還有一件絲棉夾層的衣服。

太醫院能帶走的東西那些太醫們溜走的時候都拿走了。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留下。太醫院已經沒什麼人管,所以他東尋西找,又找到了兩件絲棉長袍,加上身上穿的和皇帝遣散時發的,總共有四件了。絲棉長袍比較值錢,他都疊好放在了行囊之中包好。另外,他還從瘡瘍科找了兩套太醫院的手術器具帶走,這些都是京城能工巧匠打造的,很精巧,回去會用得著。

不過這些手術器械都很簡單,只是用於普通瘡瘍手術用。華佗《青囊經》裡記載有各種手術器械,用於胸腹腔和頭顱手術的,種類要繁雜得多。因為太醫院的太醫不掌握華佗外科神技,自然就不可能有這些手術器械。只能將來回到老家再打造了。

太醫院珍貴藥材早就被皇城大內總管派人拖走鎖進了皇家倉庫裡,其他普通藥材值不了什麼錢,而且不好攜帶,於是也就懶得拿。

他揹著沉甸甸的包裹離開了皇城,在街上僱了一輛馬車返回老家宣州。

一路上,不時遇到躲避兵災逃荒要飯的人。亂世之末,到處都兵荒馬亂的,吳越國也不能倖免,不少人落草為寇打家劫舍,好在他們一路上跟別的商旅結伴而行,其中有些是有錢人家,有家丁護衛,所以一路上有驚無險。

這一日,他乘坐馬車終於回到了老家宣州城外數里遠的清水河邊。

到了這裡才發現,河上通行的石橋已經垮塌,需要繞道數十里路從下游的另一座石橋才能過河。

楊仙茅發現河邊有一艘渡船,但是太小了只能渡人不能渡車馬。眼看著離城不遠了,也就數里地,楊仙茅決定走回去,便付了車費,讓馬車返回,揹著行囊來到河邊。

那渡船系在河對岸一棵垂楊柳下,卻不見有船家。他大聲叫了幾聲也沒見人來,只好鬱悶地將河邊一塊石頭上的積雪掃開,將包裹放在上面,一屁股坐在包裹上,等待對面船家回來。

寒冬臘月,寒風凜冽,寬寬的清水河兩岸都已經結冰了,只剩下中間一條窄窄的河道還流淌著河水。眼見再冷下去,整條河只怕都要凍住了。

天上厚厚的雲層也見不到太陽。他雖穿著絲棉長袍,卻也凍得有些耐不住,便站起身搓著手哈著氣,來回走動暖身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07成為初代網紅

不晚11

犬夜叉之重置

哈尼雅

征服東皇后我跑路了[洪荒]

戚雨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