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9章 顱骨粉碎性骨折,大宋小郎中,柳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通判,畢竟是他們組織有力,採用了極其強悍的手段,才使得全州上下百姓遵從官府要求沒有外出。一項好政策能否產生好的效果,執行是非常關鍵的,所以這件事上王知州和通判的確立了大功。楊仙茅誇讚他跟通判,並表示自己要寫奏摺稟報皇帝,為他們請功。
這讓王知州和通判感激涕零,又連聲拜謝,楊仙茅當即寫了奏摺,連同王知州的請求賑災的奏摺一併報往京城。
因為奏摺是欽差大臣楊仙茅寫的,所以直接呈報給了宋太宗。宋太宗看了之後,根據楊仙茅的舉薦,便把王知州升了官調到京城任職。由通判接替王知州位置擔任知州,他們兩個都歡天喜地。
宋朝京官的待遇遠比地方官要優厚得多,而且十分榮耀,所以貶官都是外放,而升官都調到京城,這也是官員心中想往的。
王知州想不到這一次意外升了官,對楊仙茅是感激涕零。
王知州想擺下酒宴表示謝意,楊仙茅卻擺手阻止了,因為這場冰雹災難中,還是有數十人受傷,除了石頭村的傷者之外,其他主要是房屋被冰雹擊破導致的,都送到了壽州來,其中有些傷是普通郎中治不了的,必須動手術治療。楊仙茅要先救人。
王知州當然不敢耽誤,馬上吩咐把各村各寨受傷的傷者送到衙門中來,請楊仙茅診查判斷是否需要手術治療,經過檢視之後,有三十多人傷勢很重,需要緊急手術治療。
楊仙茅篩選之後,確認要做第一例手術的是一個老者,他的左額頂部有一個長楔形的面板裂傷,顱骨外露,凹陷性粉碎性骨折。他的兒女焦急的哭泣著在旁邊求楊仙茅救救他老父親。
詢問之後得知,他父親當時聽從了衙門官員衙門的招呼,在家中沒有外出,但是冰雹擊碎了他們家的房頂,其中一塊碎片直接命中了老人的頭頂,老人當場倒在血泊之中,人事不知。
冰雹停了之後,他們立刻將老人送往壽州找郎中醫治。可郎中說已經破了顱骨,這種傷神仙也沒辦法,讓他們回去準備後事。
他們去了好幾個藥鋪和醫館,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都說是死症,救不了的,讓他們早點準備後事為好,就在他們已經徹底絕望的時候,得到了衙門的通告,讓把受重傷的病人送到衙門來,請皇宮來的侍御醫楊爵爺救治。
這家人頓時看到了希望,趕緊用門板抬著老父親來到了衙門。
楊仙茅做的頭部手術比較少,所以還是很緊張的。在準備手術時,他腦海中一直反覆的背誦著華佗《青囊經》記載的這種顱骨粉碎性骨折手術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手術室設在一個安靜的小院子裡,王知州下令其他人誰也不許進去打擾,並派了幾個手腳麻利的丫鬟婆子在門外伺候等著給楊仙茅打下手。
這是已經是深夜時分,好在楊仙茅有夜裡手術用的照明裝置,當下取出叫丫鬟婆子掛滿了手術室的橫樑,並將光線集中在手術檯上。
這些丫鬟婆子很是驚訝,光是看這些玩意兒就覺得這位侍御醫很了不起,可比一般郎中寫個方子抓個藥要神奇多了,難怪是皇帝的侍御醫。
手術照明燈調好之後,楊仙茅讓她們到門外等候。
楊仙茅用鴨嘴壺將抗菌消炎湯和麻沸散給老人灌到肚子裡頭,當老人進入全身麻醉狀態之後便開始手術了。
他用鑷子摘除了顱骨碎片,總共七塊,然後清除夾雜在骨碎片間的毛髮和其他異物,檢查發現老人的硬腦膜撕裂,部分腦組織外溢,這種傷很危重,如果不是遇到他,其他郎中那只有眼睜睜看著他死。
他將顱骨碎片用鹽水沖洗之後,再浸泡在特製的消毒液中,然後開始了一項關鍵性的工作,那就是取出股鑽,在取下來的較大的碎骨片上鑽了縱橫交錯的板障的裂口。
這之所以是整個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是因為他必須需要這些碎骨重新能癒合在一起,那就必須要透過增加板障與皮下組織的接觸面,有利於新生毛細血管的長入,增強碎骨片區域性血液迴圈,由此才能使得碎骨片成活,並形成骨痂,完成骨性癒合。
接著他清除了腦部的血腫和失活的腦組織,見腦挫裂傷比較侷限,心頭微微舒了口氣。隨即縫合腦硬膜裂口,保持顱骨缺損邊緣粗糙面和不規則形態。這主要是利用參差不齊的骨片邊緣,相互有一個咬合支撐,使得骨片不至於塌陷進腦部。
當然這樣做還是不放心的,雖然華佗神醫在《青囊經》中並沒有記載其他的幫助支撐骨片的方法,但楊仙茅此前已經想到了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使用他的玄陰真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