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6章 鬥醫,大宋小郎中,柳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仙茅這才又接著說:“我發現死掉的這幾個患了瘟疫的病人中,有的住在與地相接的房子裡,有的是大戶人家的閨秀,住在閣樓之上,與地有一段距離。甚至還有一個是因為沒有錢修房子,而挖了一個地窖,住在地底下。既然住在閣樓上地面和地下的三種人都會得瘟疫,這就證明瘟疫不是來自於天地。另外證明這一點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那就是皇城。”
“皇城怎麼了?”王院判聲音有些陰冷的說道。因為他擔心楊仙茅說到皇家的時候,會說出什麼不適合時宜的話。
楊仙茅說道:“我之所以後來改變了這種觀點,是因為我發現,目前為止皇宮內院還沒有出現瘟疫。除了官家得到了神靈庇佑之外,也讓我想到另一個原因。那就是這種瘟疫應該不是來自於天或者地,不然的話皇宮同樣屬於天之下地之上。若是瘟疫漂浮於空中,又或者從地下蒸發冒出來,那皇宮也應該不能倖免。”
楊仙茅的這番話讓太醫們紛紛點頭,即便是一直跟楊仙茅不對頭的高太醫和陶太醫也都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因為他們雖然也注意到了皇城裡面沒有出現瘟疫,但是他們沒有往深處想,也沒有把它與瘟疫的病因病機聯絡在一起。而現在楊仙茅卻準確的說出了其中的緣由,細細想來的確如此。因為如果瘟疫的病因來自於天氣或者地氣,那皇城也是在天氣和地氣所覆蓋的範圍內,怎麼會連一個患瘟疫的人都未曾出現。這就從反面否定了瘟疫的病因來自於天地這一點,所以即便是生性高傲的高太醫也表示贊同。
王院判也忍不住點了點頭說:“似乎有些道理,你接著說。”
楊仙茅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這種瘟疫我覺得也不應該是從口鼻入的,如果從口鼻入,就說明它是懸浮在空中,那樣的話在皇城之內也應該會發生。所以應該是透過某種接觸,然後從人的肌膚透過毛孔進入身體的。”
陶太醫哼了一聲說:“那也未必。照我看來不是天氣,不是地氣,為什麼不能是病人接觸空氣使瘟疫進入了身體?這空氣或許飛不過皇城那麼高的圍牆,只存在於比較低矮的地方,比如人那麼高,同樣可以解釋呀。”
楊仙茅說道:“有這種可能,不過從病人得病的情狀況來看,似乎不大吻合。因為患了這種瘟疫的病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身體長了小疙瘩。這些病人據我觀察都是先長了疙瘩,然後身體才開始集聚高熱。因此應該是病邪由毛孔進入之後堵塞,造成血瘀形成小疙瘩,然後才引起高熱。如果是病邪從口鼻進入,作用於身體內部的話。那應該是整個身體先發熱,然後才會導致小疙瘩的形成。”
李太醫說道:“這種瘟疫不僅僅是起疙瘩的,有一些並沒有起疙瘩的也一樣高熱,頭痛身痛。這又如何解釋呢?”
楊仙茅緩緩點頭說道:“這個想必很多人也都注意到了。所以我覺得這種瘟疫恐怕要根據出現症狀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藥方才行,不要指望一個方子就能治療所有的瘟疫。”
這話倒贏得了在場不少太醫的贊同,頻頻點頭。因為楊仙茅所說的這些,給他們開啟了一扇新的窗戶。之前他們並沒有朝這方面思考過,所以原先輕慢的表情也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楊仙茅接著說道:“我先前說身上長小疙瘩,也就是結合這種情況。我覺得病人身上長的疙瘩紅腫潰爛之後,會流出一些濃水。因此這種紅腫堵塞,我覺得與熱毒有關,熱毒成瘀。當熱毒非常厲害的時候,就會導致熱毒瘀血攻心而使人死亡。因此我覺得對這種病症可能可以用止血的方劑來試試看。”
王院判喔了一聲,捋著鬍鬚望向費神醫,他拿不準楊仙茅所說的這種情況有沒有道理。
費神醫對楊仙茅說道:“那你有沒有用過這種方劑來治療病人呢?”
楊仙茅搖了搖頭說:“來不及,我用過幾個方子,但是都沒什麼效果。我思索良久,準備調整一下方劑,也是用的治血的方子。但是剛調整好就有了禁街的命令,不讓任何人外出。所以病人也就沒辦法到我的醫館來看病,我也就沒辦法檢驗這個藥方了!”
費神醫點點頭,轉頭對王院判說道:“我覺得楊太醫所說的很有道理,我也想到了有可能是熱毒。因為京城之前並沒有出現這種可怕的瘟疫,這一次的洪水將許多汙穢都衝到了城中,而這些汙穢之物又無法運出城去,只能掩埋在城裡面。有的跟淤泥一起堆砌在那城牆邊上。還有一些汙穢隱藏在一些不容易發現和不容易清理到的一些角落裡。這些都是產生熱毒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為什麼叫花子身上容易長膿瘡。”
李太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