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8章 論母,古代養娃日常,畫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得見到彭瑾如此孩子氣的一面,劉識不禁莞爾,伸出右手的小拇指和彭瑾的糾纏在一處,笑道:“好,拉鉤,約定,一百年,不許變!”
彭瑾樂得眉眼彎彎,唇角不住地上揚,一副志得意滿的得意模樣,朝劉識懷裡又拱了拱。
再精明堅強的女人,被人寵著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變作小兒女的嬌羞模樣。
不過,對於彭瑾這樣的嬌氣,劉識甘之如飴,抱著她的雙臂也不由地收得緊了緊。
第二天一大早,開門放了大掛的鞭炮,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一隊拉載著行李的車馬不急不緩地從燈籠巷朝王府街巷駛去。
劉識和彭瑾帶著暖暖和劉湛劉澈三個孩子,一家五口坐在寬闊舒適的馬車裡,興致盎然地說著到了新家之後的生活。
彭瑾原本昨晚還因為就要離開居住了多年、盛滿著幸福回憶的舊家而傷感,這會兒看著劉識和孩子們熱熱鬧鬧地議論著,那點傷感不由地都煙消雲散了。
燈籠巷相熟的鄰居,此時都推開了自家大門,站在街巷上和劉識彭瑾招呼恭賀,揮手作別,眼中不無豔羨。
自打大齊開國以來,燈籠巷也出了不少的人才,有些甚至還做了大官,但是還從來沒有出過劉識這樣獨得聖眷的伯爵的!
真是好氣運!
真是好本事!
面對善意惜別的鄰居,劉識和彭瑾一一回應著,面上滿是謙和的微笑。
富貴而不驕,也難怪劉時能夠取得如今的成就。
燈籠巷送別的鄰居們見狀,在心中感慨道。
等出了燈籠巷,熱鬧和喧囂漸漸地隱去,周圍便漸漸地安靜了下來,只有晨起偶爾叫賣、往來的聲響。
然而等到了王府街巷,四周又一下子喧嚷起來。
這也難怪。
這些年來,王府街巷很少再入住新人,更何況劉識一家還是以太熙帝冊封的第一個伯爵——寧安伯的身份搬進來的,住的還是得許多人覬覦又不敢動手的已故大皇子的五進宅院,由太熙帝著工部親自修繕。
所以,不瞭解劉識的原住戶少不得打發自家的僕役出來探明情況;至於那些和劉識有些交情的,要麼是派自家總管出來恭賀,要麼是親自出來道喜,一派喜氣洋洋。
劉識和彭瑾並不因為王府街巷的鄰居多是達官貴人而對他們另眼相看,而是和對待燈籠巷的老鄰居們一樣,絲毫不改原本自持謙和的臉色,依舊舉止得宜地微笑著應和。
等到馬車駛到修繕一新、更顯氣派的寧安伯府門前,早就候著的僕役在一陣炮竹的喧嚷熱鬧中,將劉識等人和拉行李的車馬一併迎到院子裡去。
此番搬家,除了各人日常慣用的東西,很多東西都留在舊宅沒有搬過來,一來老屋搬空了沒有人氣不吉利;二來當初搬家時是被迫,難免匆促,即便有彭槐的幫助,很多東西也難免將就,配不上寧安伯府的身份氣派。
所以寧安伯府的傢俱多是新打造的,嶄新氣派又舒適宜人。
按照算好的吉時入堂拜神、下榻,祈禱搬入新居後萬事順遂。
廚房裡煮了糯米湯圓給大家吃,甜蜜團圓,圖個吉利。
這麼一番忙活下來,一上午便過去了大半。
有關係親近的親朋好友便陸續登門道賀,原本漸顯寧靜的院子,又逐漸喧騰起來。
好在彭瑾早有準備,提前就吩咐了下去,在花廳裡準備了上好茶水和各色的茶點,供劉識和客人相談時佐用。
至於少數隨夫同來的女眷,則安排在富有江南園林特色的後花園中,由周淑儀、約瑟芬夫人和黃氏等人相陪。
彭瑾這個女主人卻是忙得腳不沾地,將人迎進院子,安排妥當之後,便又忙著去安排午膳去了。
今日來道賀的人不算太多,又多是知交好友或是自家親戚,彭瑾乾脆留大家在伯府中用飯,既貼心親近,又能給新宅增加人氣。
只是這樣一來,她便忙碌了許多。
彭瑾缺席的時候,暖暖作為小主人就承擔起了接待應酬賓客的責任,在周淑儀等長輩的幫助下,落落大方地應對賓客,獲得了眾女眷的一致好評。
張驪酬了個空子,偷偷地和暖暖咬耳朵:“怨不得母親常常讓我多和夫人學習,看夫人把你教導得多出色!”
暖暖一向為人謙遜,但是張驪誇讚的是彭瑾,所以她欣然應道:“母親確實花了很多心思在我們三姐弟的身上。”
譬如,她其實並不太喜歡這些交際應酬,但是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