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1章 喜脈,古代養娃日常,畫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仲秋八月,金桂飄香,尚帶一絲燥熱的秋風,將這甜軟香膩的氣息吹拂到京城的每一個角落。屋頂、樹梢,甚至是護城河的流水上,都浮動著桂子香味。
每每此時,常住京城的人總是會略帶調侃地笑道:“三才巷的桂花又開了,滿京城的香風膩人。不知道今年,誰又能蟾宮折桂呢!”
初來乍到的人不明白,問個究竟。
有人樂呵呵地,略帶有一分神秘地搭話:“老兄,你是剛來京城吧。”
見人點頭,便又接著絮叨:“三才巷的來歷,你們外來人不知道,可是在京城卻鼎鼎有名!來來來,我給你仔細說道說道。”
話說,本朝太祖出身草莽,一身力氣不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卻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
正所謂,亂世習武,盛世習文。
建國稱帝之後,太祖深感文治武功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缺一不可,便極為禮賢下士,大力發展科舉,提拔有才之士。
京城一個破敗的小巷裡,一家父子三人,節衣縮食,尤愛詩書。戰亂時,所有的人都帶著金銀細軟逃命去了,唯有這父子三人守著滿屋子的書,不忍離去。
也是君臣際遇,太祖建國之後開設恩科,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凡有才之士絕不錯落。這父子三人遇到了好時候,一朝鯉魚躍龍門,震驚全京城。
太祖喜得人才,更喜這父子三人給自己大興科舉之政爆了個開門紅,御筆一揮,不僅給這父子三人加官進爵,還賜名其所住陋巷為三才巷,烜赫一時。
跟隨太祖打江山的勳貴之家,尤其是那些仗著從龍之功封爵,其實並未掌有多少實權的人家,見此,一來為了逢迎太祖,二來也想要養出幾個讀書人好綿延家族福祚,都爭先恐後地往三才巷裡擠。
還有人不知道打哪裡聽來的典故,在自家院子裡遍植桂樹,祈禱家族子弟蟾宮折桂。
一人起頭,人人效仿,幾年下來,整條三才巷竟然被桂樹團團圍住,一到金秋,入目金黃,一片馨香,富麗堂皇,倒成了京城一景,引得無數遊人心馳神往。
有人便戲稱三才巷為金桂巷。
但是搬入三才巷的勳貴之家,幾乎都是跟太祖一樣的草莽匹夫,靠著從龍之功才忝列勳貴之族,和真正的世家大族根本就不能相比,沒有根基底蘊,家族子弟資質也多平平。
是以開國半百餘,三才巷不僅考中進士的人寥寥可數,而且有限的幾個進士大多是三才巷的原住民,且科考排名和後來的政績也並不很出色。
到了後來,大家再提起三才巷的時候,就多是調侃了。
“不過今年可不一樣。”這人湊過來,竊竊地說:“誠意伯府上的三公子,今春院試剛得了頭名案首,如今又正在貢院參加鄉試,大家都猜測他是否能再次奪魁,成為三才巷史上第一個做了解元公的案首呢!”
外鄉人看向那桂花團簇的三才巷,滿滿的獵奇的驚歎。
繁花似金,香飄十里。
最後的秋蟬還在苟延殘喘,赫赫哧哧地唱著生命最後的讚歌,聲嘶力竭,聽得人心浮氣躁。
因為出了個參加鄉試的案首而備受關注的誠意伯府,此時卻一片沉寂,靜得駭人。
誠意伯府的一角院落裡,整整齊齊地跪著一院子的婆子丫鬟,個個低垂著頭,不敢大聲出一口氣。
正房的門口,肅立著幾個青衣大丫鬟,神情肅穆。
房間裡有低低的啜泣聲,聽得人柔腸百結,十分動容。
“行了!你三表嫂還喘著氣呢!你在這裡號什麼喪!”誠意伯夫人崔氏心浮氣躁,對著正嬌嬌怯怯地倚著丫鬟哭泣的女子呵斥道,高髻上斜插的赤金釵的流蘇隨著怒氣搖曳不停。
哭泣的人兒隨著誠意伯夫人的一聲呵斥,陡然間抬起頭來,巴掌大的蒼白的小臉,因為又急又羞漲起了紅暈,珍珠似的淚珠兒行行滾落,襯著一身素色的衣裙,愈發顯得楚楚動人,惹人憐惜。
崔氏見了她這個樣子,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也顧不得還有大夫在場了,恨聲道:“閔柔,我誠意伯府正經主子似的好吃好喝地供著你,比起嬌娘來絲毫不差!你倒好,仗著自己有幾分……”
“行了行了,都什麼時候了還吵吵!快點讓方神醫給叔彥媳婦看診才是!”遠坐在外間的一頭銀髮的誠意伯府的太夫人閔氏不緊不慢地打斷崔氏的呵斥,穩如泰山,接過丫鬟獻上來的茶水,低頭輕啜。
崔氏咬咬牙,到底上頭還有個孝字壓著,不甘願地瞪了弱不禁風的閔柔一眼,重新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