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蓮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萬語千言歸樸質 守正本心不虛辭,一梭千載,慈蓮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喝水,最近不知聽了誰說枸杞降血壓,杯子裡水的成分又多了些許。
“好多人都說我們這些東西只有歲數大的人才喜歡,年輕人不懂……可我看你們明明也是懂的,倒是他們那些人……”
周阿姨也摻和進來,只是說著說著便想不起那個詞來,還是李伯伯提醒道:“貼標籤!”
“對,貼標籤,就和給我們貼上‘過時’的標籤一樣,總有人給你們這些年輕人貼上‘不理解’、‘不感興趣’、‘不尊重’的標籤。”周阿姨嘆了口氣,“你那個影片號我也看了,有時候也分不清這話說的是對是錯。”
其實不止安霽是迷茫的,廠裡的伯伯阿姨們何嘗不再迷茫?二十年前的迷茫在於杭羅的生存,十年前的迷茫在於沒有銷路,如今的迷茫又變成了未來。
迷茫不是錯,因為只有真的將一件事放在心裡,翻來覆去的想著,才會迷茫……
如果說利益與堅守是安霽的迷茫,便是尚且沒經歷過這些大起大落,可如今周阿姨的迷茫,剛好是安霽的擅長:“我覺得只要瞭解了,就不會有任何一箇中華兒女認為我們這些是過時的。”
“就是因為歷史書上那些鑄就舊時經濟,展現先賢智慧的一張張生冷的圖,才讓我想要看見這些活生生的東西。”安霽如是說道,“等看見了,我就想觸控到,親近他們。”
“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也是一樣,見識過他們曾經的恢宏,知道他們與每個人緊密相連的一切,又怎麼會覺得他們過時呢?”
安霽還沒冷靜到能在每每動情之時都將語言組織完整。但誠如安霽所說,那些或者頻繁出現在每一個人生活當中,又或者同每一個人的存在有相同文化淵源的東西,怎麼會過時?
宋韻文化依託那個時代、這方土地、這片土地上的人而存在;大運河如是,絲綢之路同樣如是,而與之密不可分的杭羅,亦如是。
所以,如果‘杭羅’成為了老土,那麼這片土地上一脈同源誕生的新時代人,豈不也將埋沒在時代洪流?
“那個時候,我就是看見了,便喜歡上了,或許是因為那份莫名的親切?”
就如同中國人看見紅旗高揚,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落淚;就如同在異國他鄉看見那一抹屬於中國的元素,哪怕顛沛流離,也心有所歸——這便是文化源流的力量,見月懷鄉、聞殤則慟,雲霽送喜。
“這些話,這些心固然是好的。”張阿姨操持杭羅廠這幾十年,張口便是一錘定音,“根本還是我們如何做,如我們一如既往的做。”
門外的陽光再次步入廠房,卻自覺光輝黯淡,不比架上羅布,不比胸中炙熱。
1唐宋時期花羅沒有提花機構,清朝出現有提花機構的‘提花羅’,二者不可混為一談。(資料來自《大宋衣冠》、與非遺傳承人大大溝通)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