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情繫國計民生:政協提案的故事,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長、院長,並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創作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藝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6吳祖強
我與國家大劇院“解不開的情結”(1)
我與國家大劇院“解不開的情結”
吳祖強今年是人民共和國建國60週年,為慶賀這一重大節日,報刊向社會各界約稿。
我接到的約稿函上說我是我國文藝界高齡人士,長期從事文藝工作,“一定有不少難忘的美好回憶”值得寫一寫。
希望我務必“撥冗賜稿”。
隨後又有編輯同志來電話提出具體建議說,傳聞目前已成為首都文化亮點的國家大劇院工程,在本世紀初終於能夠啟動,似乎與我有點關係,且被說成我與國家大劇院有著“解不開的情結”。
他覺得這倒可能是一個會使讀者感興趣的故事,可以寫篇文章,將十多年來不停地在政協提案呼籲、積極奔走獲致難得成果的前後經過向廣大讀者,特別是一直對這個首都重大文化設施十分關心的音樂、戲劇、舞蹈愛好者作一個歷程介紹。
我覺得這確實應該是一件會有不少人關注的事情,也許值得寫一寫。
國家大劇院建設工程延續時間比較長,這一專案落實前前後後的某些時段,我作為文藝界與這個專案關係較密切者之一,為與社會溝通訊息,也曾就我接觸所及,發表過幾篇短文,但至今我仍以為這88件事的“基因”陳述不易,過程中又變化頻頻,難以說清。
這一重大文化設施並非是歷史上似曾相識,可以簡單歸類於某個大人物個人意念的產物,而是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不斷起起落落,開工、停工,支援、反對,爭執不休或索興擱置,最後在全國文藝界和廣大民眾的翹首期盼下終於得以建成的文化殿堂。
現在國家大劇院已巍然屹立於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一側。
自2007年9月開始試運作,11月下旬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先後與觀眾晤面。
作為大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