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章異族的致命弱點,三國之超級召喚系統,姜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收服林御之後,劉辯略微沉重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雖然林御現在能力不是很強,但經過培養,說不定也能成為頂級人才。
看著自己培養的人才,一步步變強,也是一種樂趣,甚至如果能青史留名,也是一段佳話。
到時候史書可能這樣記載:大漢帝國大帝劉辯,於北征異族途中,遇年少林御,帝收服之,帶在身邊悉心教導。若干年後,林御成材,為帝南征北戰,終成一代名將!
當然這只是劉辯心中美好的想法罷了。
雁門關距離馬邑相距不過百里,劉辯出雁門已經約有半日,有因為異族耽擱了個把時辰。三萬人再次啟程,終於於傍晚十分,抵達陰館城。
陰館城始建於公園前141年,是漢景帝為拱衛雁門關而修建的一座軍事城堡。
而到了東漢,異族大舉進攻,雲中,朔方等地,雁門郡的治所也從善無搬到了陰館城。
到了現在,陰館城已經成了一座孤城,成為拱衛雁門關最後的屏障。陰館一失,異族騎兵將直面雁門關,雁門關若失,則中原大地,再將無險可守。
在劉辯心裡,陰館城乃是萬萬丟不得的,這是一個軍事要塞,進可攻,退可守。進可反攻雲中,作為跳板,收服河套之地,退則可退守雁門關。
不過久守必失,一昧的防守,只會不斷的陷入被動。
就好像曾經以善無守異族,善無守不下去了,就退守陰館。現在陰館也難以防守,就退守雁門關?但若有一天雁門關守不下去了呢?
劉辯是抱著剿滅異族的信心來的!陰館城也一定要守住。
不過此時,河套之地的異族還沒有大舉進攻。但卻偶爾有幾個異族騎兵斥候遠遠的出現在陰館的視線範圍之內,隨後又立即離開。
但楊繼業卻憑藉著多年抵禦異族的經驗,靈敏的感覺到,這只是暴風雨的前夕,異族即將大舉進攻了。
不過楊繼業做事卻不會完全憑藉經驗,軍事,不同於兒戲,必須要特別認真對待。故而楊繼業派遣斥候,深入河套一帶,打探訊息。
斥候回報的訊息,卻領楊繼業眉頭深鎖。
河套平原,水草豐茂,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異族佔領河套之後。一邊遊牧,一邊卻也用漢人奴隸種植糧食。這樣比完全遊牧要好得多,到了冬天也有糧食食用。
但今年,幷州關內風調雨順,但關外卻不盡人意,莊稼可以說顆粒無收。往年收成夠了,異族自己剩餘的同時,也會給漢人奴隸,以便其繼續為自己勞作。
但現在異族自己都可能供養不了自己,故而便再次有了劫掠的心思。
往年,也只是有數千騎兵入境劫掠,但今年,河套天災嚴重,楊繼業收到異族大股騎兵部隊,已經開始集結,準備攻略雁門。
雁門郡所剩人口不過十來萬,並且全部都是故土難離的愛國志士。其中約有一萬青壯跟隨楊繼業守衛陰館,其餘幾萬百姓,卻是在雁門關外,陰館城後方生存。
這也是為何劉辯在雁門關內的土地上沒有見到人煙和田地,反而在戰火連天的關外,見到了種植的莊稼。
因為他們在關外種植糧食,是為了供應守衛陰館的將士,一旦進入關內,路途遙遠,則陰館將在無後勤支援。
這些人,敢留下來,都是打算與雁門共存亡的!
陰館城作為漢景帝修建,作為拱衛雁門關的軍事堡壘,有經過歷代的加固。現如今城牆已經高達六丈之高,約有今日的十四米左右。而城牆也是用青石磊砌而成,厚達三米左右。
劉辯望著這座歷經歲月的,歷經戰火,而不成磨滅的堅城。
“陰館城還算堅城,在配合後方的雁門關,只要在關內經營屯田,發展得好,便可以以陰館為踏板,反攻河套!只是現在雁門人口還是太少了,根本發展不起來啊!”
劉辯親自率軍抵達陰館,收到訊息的楊繼業親自出城迎接。
“臣,楊繼業拜見陛下!”楊繼業一身甲冑,向著劉辯躬身行禮。
劉辯看著楊繼業,只見他臉上比起幾個月前,多了幾分滄桑,鐵盔之下,露出的兩鬢又加了一綹灰白。
看著楊繼業顯露出來的老態,劉辯鼻子一酸,心裡有些愧疚。這楊繼業前世,便是為大宋守衛雁門一帶,最後戰死沙場。演習中,更是陪上了幾個兒子。
而現在,自己又讓他守衛雁門,抵禦來自異族最大的壓力,劉辯著實有些不好意思了。
“將軍甲冑在身,不必行禮,快快請起!”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