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部分,金庸群俠傳之葵花寶典,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呢?
請丹兒巴大喇嘛萬物推辭,還是儘早告訴我寺內究竟出了什麼大事為宜。
丹兒巴本是直性之人,哪裡架得住追憶一再追問。他無奈之下,只得看著追憶問道:“公子可知吐蕃境內除了佛教之外,還另外有一個苯教?“
追憶一聽,立即想了起來。他曾經聽鳩摩智講述過藏傳佛教的淵源,知道在藏傳佛教雖然源遠流長,但是在佛教傳入吐蕃境內之時,整個吐蕃國境卻原本是以信奉苯教為主的。
那苯教當時在吐蕃之時,將宗教與政治何為一體,勢力之大,簡直可以稱得上唯我獨尊。
一直到大唐之時,吐蕃聖主松贊干布在受到兩位愛妻的影響之下,方才皈依佛門,將佛教引入吐蕃境內。
而松贊干布的兩位愛妻,在歷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其中之一便是大唐的文成公主,而另一位也則是尼泊爾的尺尊公主。
尤其是文成公主,不但從中原帶去了諸多醫學占卜、農耕水利諸多的書籍之外,更是從大唐帶去了釋迦摩尼身像,以及大量佛教經卷。
松贊干布皈依佛門之後,其後更是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天竺學習梵文和佛經,並制定法律命令人民要虔信佛教。
自此,佛教便在吐蕃傳播起來。
其後,佛教又在另一位吐蕃聖主赤贊松德的大力扶持之下,起到了極為深遠的發展。
赤贊松德先是派人前去天竺,請來了蓮花生與寂護兩位大師。
而蓮花生和寂護入住西藏之後,便立即與藏族的本土教派苯教,在教義上發生了極大的衝突。
蓮花生與寂護都是當世印度的大德高僧,其佛法和智慧都是絕頂高超之人。苯教見這二位高僧如此卓越,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他們派出大量的苯教經師和高手與二人辯論,想要給二人難堪。
哪知蓮花生和寂護二人不但佛理精湛,而且機智無雙。妙語生輝之下,更是字字珠璣,幾番辯論下來,卻是使得苯教潰不成軍。
苯教一擊不成,便又再生一計。這個教派當時在吐蕃境內實力之雄厚,委實令人驚異。
該教教會之中,所豢養的能人異士更是多如牛毛。在幾番大辯論慘敗之後,苯教教主更是憂心忡忡,生怕苯教的地位就此削弱。
因此迫不得已之下,更是派出大量武功高手和巫師,組成一支暗殺隊伍,想要將蓮花生與寂護予以截殺。
哪知蓮花生和寂護二人,不但佛理卓越,同時還是武功絕頂的高手。一番交戰下來,二人斬殺所有入侵的高手,而自己本身確實毫髮無損。
這一下,可是給了苯教極為沉重的一記打擊。苯教教主有心再派更多的高手組織暗殺,但是赤贊松德卻是再也沒有給予半點機會。
他首先命人替蓮花生和寂護建立了桑耶寺,然後更是派出大量吐蕃武士在外守護。然後,赤贊松德還不放心,又派人前去印度,迎來了十二位僧人。
這十二位天竺僧人,也都是天竺佛門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不但個個佛理精湛,而且武功也是一等一的絕頂厲害。
至此,蓮花生和寂護在外有吐蕃國主大力扶持,內有十二位天竺高僧鼎力相助之下,佛教便在吐蕃深深地紮下了根基。
而那吐蕃原先的第一大教,在歷代吐蕃國主刻意的打壓之下,逐漸式微,其實力已經遠遠無法與佛教相抗衡。
到得宋代,苯教與佛教的抗爭之下,更是被逼出吐蕃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最後只能在吐蕃的一些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帶,繼續向一些鄉野人士傳授他們的教義。
這是慕容追憶從鳩摩智這裡瞭解到關於苯教的一些典故,他沒想到丹爾巴突然提起此事,而且還好像與大輪明寺的危難有關。
在不明所以的情形下,追憶點了點頭道:“家師曾經對我說起過苯教的一些典故,但是卻不知丹爾巴大師為何突然提及此教。“
丹爾巴長嘆一聲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目前本寺的危難,可正是這個苯教引發的。“
慕容追憶一揚眉道:“哦?在下願聞其詳。“
只見丹爾巴緩緩說道:“當年苯教與蓮花生和寂護大師鬥法之下,雖然遭遇到慘敗,但是該教的勢力盤根錯節,在吐蕃還是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的。“
後來又經過了幾個朝代的影響,藏族人民在歷代吐蕃國主的影響下,日益信奉佛教,棄苯教而不顧。苯教因此遭遇到沉重的打擊,逐漸走向衰敗,最後被迫來到了荒野之地殘存。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