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親征,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廿三,金陵。

朱元章正式啟程,率領金吾、羽林等各位親軍兩萬人,北上汴梁,計劃親自指揮大都之戰。

因為至少離開三月,老朱提前做了很多安排。

第一個就是從西線調回了征戍將軍、榮祿大夫、右御史大夫兼太子右諭德鄧愈,統管留守金陵的三萬親軍,鎮守中樞。

已經官至從一品的鄧愈今年其實只有31歲。

投靠老朱時,鄧愈才18歲,卻已經是萬餘義軍的首領,這些年東征西討,不僅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和老朱之間,其實還有著一份近乎父子的情分存在。

因此可見親信。

除了鄧愈這位鎮守武將,老朱還詔諭左相李善長、中書參政楊憲、中書參政傅瓛、御史中丞章溢、翰林學士陶安等各司其職,母得懈怠。若有緊要事項,或啟皇太子定奪,或遣人馳奏汴梁。

看似平常的一份詔令,其實足夠讓人嗅出很多的不平常,最大的不平常之處就在於,往昔老朱親征都能大權獨攬的左相大人,這一次,明顯沒有了那麼大的權力。

畢竟只看詔令中這些人,或者集慶勳舊,或者來自江西,或者浙東文臣,各自幾乎都代表著一個群體,沒有哪位是完全依附左相的。

即使鎮守武將鄧愈,祖籍泗州,也非淮西一系。

泗州在元廷統治時期位於淮安府境內,隸屬江北淮東道。因是朱氏祖墳所在,去年才劃入臨濠府下轄。

對於老朱的安排,沒人敢公開議論,不過,一些文臣私下難免琢磨,覺得老朱從藩鎮轉向帝王的速度,實在有些快。

上位者,對臣下過於信任,或者過於不信任,其實都非好事。如此制衡之道,才是一個合格帝王該有的馭下心術。

於是又有些聯想。

皇帝陛下已經懂得制衡左相了,那……明州的某位,也不能太過放縱啊!

……

六月廿五,明州外海。

夏汛結束,營海司通知,忙碌兩月的數萬士卒民夫,放假十天。

不過,有些人卻不能休息。

眼前海域,距離定海兩百里外,嵊泗列島以東,黃大洋以北,營海司測繪輿圖上標註為黃澤洋,其中地標是浪崗山島。

明州漁民有個順口熘。

浪崗三塊山,上下十萬難,家裡有碗薄粥湯,寧死不上浪崗山。

三塊山,是指浪崗山及附近另外的兩座小島。

至於順口熘的內容,淺顯易懂。

放在後世依舊屬於近海的這片區域,這年代,如同北邊長江口外的佘山洋一樣,黃澤洋,也是漁民輕易不敢涉足的險地。

營海司要做的,就是突破。

當下,胡惟庸站在一艘營海司下屬千料海船的船舷邊,看著周圍營海司吏員忙碌著測量水深,並即時在輿圖上進行標註,而周邊,還有數十艘大小船隻,正在嘗試拉網捕撈。

即使最近幾日已經習慣了船舶的搖晃,胡惟庸還是本能地對周圍一片茫茫無際心生畏懼。

若是可以,胡惟庸不想出海。

不過,既然已經接受了這份差事,胡惟庸也明白,自己沒有那位營海使小大人的待遇,掛了營海副使的職位,就不可能不出海。

就像這次,那位營海使小大人根本沒有問問他和吳良的意見,就直接做出了決定,讓他們兩個帶隊進行這次勘測。

相處短短几日,胡惟庸也頗為感觸。

表面上還不到十五歲的小少年,那份心智,卻好像已經活了幾十年,見慣世事。

因此,別說在那小少年面前湖弄甚麼,甚至,小小的一個孩子,卻似乎天生帶著一份上位者的氣質,讓他不得不下意識聽從對方的各種吩咐和安排。

突然被任命了這樣一個職位,雖說官職從正三品的太常寺卿降到從三品,但,胡惟庸內心是高興的。

太常寺卿,在主公登基之後就成了一個閒職。而這個從三品的營海副使,只看那位營海使小大人在這明州的各種風光,即使自己到了泉州,與對方不能比擬,也可以想見實權之大。

而且,還能很容易做出功績。

只要有了功勞,將來,還愁不能更進一步麼?

當然,其中也有問題。

關鍵就是,自己和左相,算是分道揚鑣了。

之前得到這份任命,胡惟庸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再主動去拜訪左相,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因為,他總覺得,皇帝陛下應該在盯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佳男閨蜜

往事如歌

寒王縱寵,絕世嬌妃

孤山野鶴

軍旅:笑我學渣?我考入最牛軍校

李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