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又病了,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了汴梁,也沒有改變。
因此,老朱提前也知道了朱塬又生病的訊息,聞造親自趕到,細說了詳情,得知是暑熱加勞累,不過已經好轉,還去了舟山避暑,老朱才放下心來,卻還是寫了一封親筆讓人送回,要求朱塬這個月就在島上修養,不許再過多操勞。
畢竟那孩子能做的事情,已經都做過。
汴梁城東的明軍大營內。
打發走聞造,因為暑熱也是一身單衫的老朱便又處理起了滿桉的軍務。
上月十六抵達汴梁,已是半月時間。
定下計策,當下很多事情推進都算順利。
西線。
徐達前些日子親自帶兵三萬出了潼關,已經與盤踞關中的李思齊部打了幾仗,因為既定的策略,明軍故意示弱,沒有太過推進,雙方因此僵持下來。
確認徐達西進的訊息肯定傳往北方,當下徐達已經在秘密返回,只留下自己的纛旗,所部由傅友德接替,繼續與李思齊糾纏。
西北方向。
上月中旬定下計策的第二天,常遇春就同樣率兵三萬一路壓迫到了太原城下,王保保退入城中,做出了固守之態。
王保保閉門不出,常遇春同樣留下纛旗,匆匆返回。
所部由馮勝接替。
老朱給出的軍令,攻城繼續,也不能太急,若能打下太原,那是最好,打不下,只要能僵持到大都之戰結束,也算馮勝一功。
這其中的破綻其實很明顯。
常遇春從來攻掠如火,冒然改變了策略,開始轉向僵持,以王保保的聰慧,肯定能看出異樣。
老朱卻不太擔心。
從年初開始,因為元廷內部的爭鬥,王保保已經與大都徹底翻臉,甚至一度殺盡了太原城內的所有朝廷官員,至正帝也褫奪了王保保的所有職位封號。
按照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判斷,王保保骨子裡依舊是忠誠於元室的,但,以大都那對父子的昏昧,除非到了絕境,否則,不會與擴廓講和。
當下,明軍表面上沒有直逼大都,而是轉道向西,至正帝父子肯定很樂意看到王保保兵敗,更不會輕易與對方接觸。王保保又是驕傲之人,再是忠誠,大都那邊不給他一個說法的前提下,也不會把自己熱臉貼過去。
因此,王保保就算看出端倪,大機率也不會告知大都。甚至……就算告知,至正帝父子能信嗎?
再就是北線。
同樣按照上月中的計劃,老朱派遣了自己的外甥李文忠步步推進,已經順利拿下了滄州。
根據前線傳來的情報,攻下滄州時,大都方向確實有所異動。
不過,當元丞相也速一戰打敗了李文忠,殺傷明軍將近兩千人,並且透過鑿船堆石方式將滄州通往大都方向的衛河連續填塞了數十里,雙方在滄州一線僵持下來,大都也重回平靜。
這也是一個問題。
李文忠資歷終究不如徐達、常遇春等大將,因此,元廷根據老朱的人事部署,判斷明軍短期內不會北上,再加上元丞相也速填塞了運河,又給大都了一份安全感,算是穩住了至正帝父子。
問題是,運河真的很重要。
若不是有某個暗度陳倉的計策,明軍下一步的進兵路線,就是沿著屬於京杭大運河北線聯通黃河與大都的衛河一線,一路北上。
沿水路而進,這是明軍一貫的做法。
畢竟明軍大部分都是南方人,以及,還有關鍵的一點,這麼做,可以一路透過水道補充給養,既減少對民夫的徵用,又降低路途的消耗。
傳統大軍遠征,往往是十萬大軍,要跟隨數十萬民夫,明軍卻打破了這一慣例,憑藉水路河運,哪怕當下前線已經北到滄州西出潼關,全軍徵用負責後勤的民夫也還不到10萬人。
當下,元丞相也速填塞了衛河,到時候,滄州到大都的一段,明軍就只能轉向陸路。
好在這本就是既定的策略。
河運可以輸送大批給養,但要說速度,少量船隻或許比陸上要快,但十萬級別的大軍轉進,還是走陸地更快捷一些。
問題是,後續的給養輸送,也只能走陸路。
若是大都圍城曠日持久,那就會很麻煩。
無論如何,北方順利關門之後,這邊也發動突襲,先圍了大都,再說其他。
各部前線部署完畢的同時,就在兩天之前,常遇春也帶著第一批一萬五千精銳騎兵沿黃河而下。
因為明軍大部分都是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