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15章:上門,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想要再歇兩天,卻實在歇不下,想想一大堆要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感覺睡都睡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親自安排何瑄去往皇宮送去昨日說過的那些禮物,這是前一天晚上連夜備下,朱塬隨即便又從大宅後門離開湖上,與禮部尚書錢用壬和翰林學士陶安提前約好,目的地是紅山東麓的金陵大學。
今天是九月十九。
距離老朱確定的科考時間只有十天,既然被任命為主考官,雖然很多事情禮部一直都在做,朱塬還是想要親自安排才能放心。
受召抵達京城的各省士子,少數自行尋找落腳地之外,大部分都住在金陵大學今年新蓋的大批學舍內。
因為免費,官方還包三餐。
而且,考試完,大部分士子,後續也會直接在金陵大學就讀,或者任教。
朱塬提前已經有過很多考慮。
這次到京計程車子,只要識字,不算太過於濫竽充數,同時也沒有什麼劣跡的,基本都會留下,按照年齡和資歷,進行各種安排。
首先一個,30歲,是一道坎。
三十而立。
當然了,畢竟剛剛開國,這次……或者未來一些年,都不會太嚴格,但規矩還是要逐漸定下。
基本就是,14歲以上到30歲以內的,根據考試成績,優先安排進學,相對來說,越年輕,越會重點培養。
其中,14歲入門,這是參照朱塬之前給老朱提議的小學、中學、大學三級教育制度。7歲開始到10歲,小學,11歲到14歲,中學,15歲到18歲,大學,每一階段,都是四年。
最初發布的科舉要求,年齡起步是16歲,成丁,後來逐漸放寬,滿14歲就可以,而學識上,也是低到就差明說只要識字就可以。
這還是朱塬的提議。
這年代,只要識字,就很有用,根本不需要太博學。
關鍵是怎麼用。
再就是考試內容。
數學肯定是一個,朱塬回程時已經擬好了卷子。
再就是,策論。
不過,卻不是宋朝逐漸興起的那種傳統策論,朱塬給老朱的提議,還是兩個字,實用。
要言之有物,而不是各種雲山霧繞。
回程時看那些薛戍挑給自己的前朝科舉文章,簡直了,不想評價。
對此,朱塬也擬了一個題目,從去年北伐的《諭中原檄》中擷取一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提問是,如何‘恢復中華’,請提出十條具體建議。
還有一個要求:3000字以內。
絕對不能給我囉囉嗦嗦一萬字結果最後幾百字才看到內容那種。
說起來,之前看過那些科舉文章,朱塬也明白了老朱傳記裡那個被一萬多字上書氣到打人的段子到底由何而來。
毛病!
朱塬都想限定800字的。
想想算了,800字也實在不夠寫。這雖然是高考,但畢竟不是後來的高考。
總之,這次就考兩門,一文一理,至於其他詩書型別,就算了,兩門就足以看出士子的大致水準。再多,浪費精力。
後湖上的大宅內。
送走了自家小官人,寫意幾個也開始忙。
寫意和留白安排各種家事,洛水和青娘則負責整理自家小官人昨夜剛弄出來的一些圖稿,說是要造蒸汽機。
蒸汽機,大家都是知道的。
畢竟那本畫冊,很多稿子都是她們幫忙描繪,自家小官人的繪畫功底……一般。
之前覺得,那些個東西,如同神器。
輕易怎能造的出來?
昨晚邊說邊畫,倒也感覺,似乎,又不難。
畢竟不是一步到位地製作那甚麼蒸汽火車,那確實難,若只想實現初步的蒸汽機功能,其實就幾樣,一個鍋爐,一些管子,一臺氣缸。
如此而已。
找了上好工匠,這些確實是可以手工打造出來。
問題是量產。
若是不能量產,也沒有意義。
把那些個畫稿收好,洛水又來到西邊花園前方一座院子,山山水水她們住在這邊。
安排任務。
之前女人們以《說文解字》為基礎做出了一本拼音字典,這一次,是要更進一步,做出一本‘簡化字拼音字典’
甚麼是簡化字?
自家小官人日常寫的那種,缺筆少畫的,就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