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3章:這個四月,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陸上得到的訊息,除了在膠州停靠之外,船隊還有部分因此去了海州。
海州距離沂州不遠,只有一百多里路程。
當年沂州王宣還曾打下過海州,而沂州,既產煤也產鐵,礦藏豐富。而且,海州本身,還有朱塬一直都沒有忘記的水晶礦藏。
都督同知康茂才瞭解到明州的需求,親自從中協調,分流了兩萬本來聚集在膠州周圍的流民趕赴沂州,也是另一種以工代賑,流民在沂州開採煤鐵礦石,運往海州,交付礦產的同時換取糧食。
另外,明州這邊收集到的麻料種子還沒有送到山東,提前收到訊息並得到老朱首肯的康茂才也已經組織了人力,主要沿從膠州到濟南的河道兩岸,廣泛播種苧麻等作物,預計今年秋天就能收穫第一茬。
說真的,連續收到這些訊息,朱塬的感受是,應該讓康茂才來出任山東行省參政,而不是‘好好先生’汪廣洋。
既然曾經能得到一個‘忠勤伯’的爵位,汪廣洋的能力肯定沒問題,但朱塬與這位,終究不熟,更關鍵在於,不知道這位接受山東政務之後,會不會亂搞,破壞康茂才本來的佈置。
不過,既然是‘好好先生’,朱塬又覺得,問題不會太大。
明州這邊,遇到分歧,自己強勢一些,汪廣洋大機率不會願意和他這個正是當紅的皇帝寵臣起衝突。
第二批運糧船隊送出,接下來,就要考慮第三批。
第三批糧船不會是稍後第一批返回的運糧船隻,那一批,無論是人還是船,經歷過一次長途遠航,都需要進行休整。
還好,當下船是真不缺。
不說杭州、明州、溫州和台州幾個沿海重鎮都在營海司的運作下持續建造下水新船,還有南邊,繳獲船隻在老朱的嚴令下,也在持續不斷地送來。
就說廖永忠剛剛拿下的廣州,何真以及其他元廷各部,收繳船隻就超過了700艘。
早前各部習慣性把船隻據為己有,當下因為老朱的態度,沒人再私藏,至少不會私藏太多,大部分都會乖乖地送來明州。
因此,再回到了朱塬最近一直操心的事情。
麻料。
缺麻啊!
既然船多了,第三批運糧船隊,朱塬考慮過後,又與金陵的老朱透過信,決定增加運量。
糧食還是20萬石。
不過,這一次,計劃會增加10萬擔魚獲。
總計可以說是30萬石。
其實,如果人手足夠,朱塬還是更傾向於保持20萬石的每次運量不變。
少量多次。
這樣能夠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問題是,能用的人手終究不足。
經過重新盤算,增加10萬擔魚獲,只需要再加派不到2000人,而不是按比例的5000人,這等於是節省了人力。
增加運量,需要船隻增多,但還是有諸多剩餘。
朱塬的計劃是全部投入海捕。
海捕,不缺船了,相對來說,人也不怎麼缺,就缺漁網。
沒有網,打什麼漁?
還是要打!
朱塬已經在讓人想辦法。
比如,釣魚。
說起釣魚,普通人觀念裡,往往是一人一杆,一坐一天。
海上不是這樣。
提前讓人進行過試驗,海釣的效率,其實並不低,特別還是這年代,海洋魚產豐富,專門釣大魚的話,找準了魚群位置,每個勞力一天完成一擔的任務,輕而易舉。
離開了碼頭,朱塬和華高等人一起來到城西甬江對岸。
這邊正是煙火鳥鳥。
營海衛在這邊屬於軍營後方的地界搭建了一批拱形烘窯,不多,只有十座。
烘窯一丈高,寬一丈五,長三丈。
還是物質不夠的緣故。
這年代,燒磚也是非常耗費的,只是燃料一項,就讓大部分普通百姓一輩子都只能住在泥坯房屋當中。
朱塬也沒那麼奢侈。
因此,除了一批少量用磚大部分還是泥築的試驗烘窯,其餘的,還是決定露天烘烤。
這裡又不得不說起昨日從象山返回的海捕團隊的收穫。
初步估算,這一次海捕,順利帶回定海的,官方魚獲為17萬擔,民間魚獲為21萬擔,總量為38萬擔,合380萬斤。
遠遠高於朱塬最初的預期。
朱塬的基本預期是官方捕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