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可以理解,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之前也不算底層,隱隱見過天上風光,塗家父子也更加明白,只是這兩份前程,很多人在官場裡掙扎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夠達到。
塗家卻只用了一年。
這一切,都是眼前的少年帶來的。
朱塬卻沒有這麼多的感慨,抬手拍了拍塗霄肩側,一邊走向上首位置,一邊示意道:“坐吧,之前在宮裡還沒聽夠,恰好多和我說說你離開明州後的經歷。”
父子兩個等朱塬落座,才在一旁坐下。
內侍上了茶,朱塬再次示意,塗霄才講了起來。
當初離開明州,如何先去北方探聽訊息,如何在草原上輾轉,還有那次驚險至極的古北口追逃。若不是關鍵時刻熱氣球嚇走了追兵,今天肯定不能坐在這裡。
再然後,四方轉戰,雖然辛苦,但因為上上下下都對他保護有加,反而沒有了最初的兇險,還有心情帶著測繪司的下屬走一路畫一路,積累了足足數千張圖稿。
塗霄也清楚朱塬身子弱,並沒有說的太細,大致講了講,間或加一些趣事,只是一刻多鐘,就講了個大概。
朱塬一直微笑著聽塗霄說完,其間很少插話,等對方話落,自己先喝了口茶水,才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你這一路磨礪過來,已經是成了大器,將來只要穩穩的走下去,就是朝廷棟樑。”
“學生……也是慶幸,”塗霄沒有得意,帶著謙恭道:“就說那古北口之遭遇,眼看著一位位袍澤……當時也一度覺得,怕是回不來了。幸得上天保佑,還有先生贈予,才能生還。再之後,對許多事情,學生也多有思考。”
朱塬看了眼聽兒子講到這裡也帶著後怕的塗弼,重新轉向塗霄:“既然回來了,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嗎?”
塗霄聽到這個問題,沒有回答,反而很有些鄭重地起身長揖:“還要請先生指點?”
塗弼見兒子如此,也連忙跟著站起。
“坐吧,別動不動就施禮,你知道我不喜歡這樣,”朱塬擺手,等父子兩人重新坐下,才說道:“我不是個喜歡和人打啞謎的,你今年……”
塗霄接道:“25歲。”
“25歲啊,這麼年輕,”朱塬感慨了下,雖然一個小少年如此感慨讓人感覺有些奇怪,但一旁父子兩個卻又覺得很自然。這邊朱塬已經繼續:“記得蘇子有一篇文章,其中有‘厚積而薄發’之語?”
塗霄看向父親。
塗弼早前能入國子學,雖然只是一個正八品主簿,但相比喜愛雜學的自己,正統學問還是很紮實的。
“出自蘇子《稼說送張琥》一篇: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塗弼說著,頓了頓,又小心道:“平章,這……之前幾句,也倒更是適合給霄兒。”
朱塬道:“司業請說?”
塗弼熟練唸誦道:“吾少也有志於學,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已妄推之矣。”
塗弼唸完這一段,塗霄已經主動起身,還是施禮,分別謝過父親和先生對自己的教誨。
塗弼唸完,朱塬也是才記起這一段。
倒是契合。
因為,這一段的大意是:蘇軾感慨自己年少時雖然立志求學,但因為得中進士太早,被人期許太多,反而無法再用心去治學。而之後一段,就是給友人的建議,希望對方不要像自己,此去之後,要繼續學習,達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程度。
總之,這一段,可以說全部都應在了塗霄身上。
朱塬這個異數不算,當下,25歲的年輕人,短短一年時間,就從幾乎白身一路晉升到朝廷的正三品大員,這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一些。
恰好第一階段的北伐算是結束,塗霄這次歸來,無論是朱塬,還是塗弼,都希望他能沉一沉,積澱一下。
塗霄顯然也聽明白了。
等塗霄再次坐好,朱塬道:“我和你父親的意思,你都已經知曉,那就說說,你自己的想法?”
“學生看了那《大明月刊》上的‘三年計劃’相關,想來定是先生手筆,”塗霄說了句,稍稍組織語言,才接著道:“剛剛得了父親和先生提點,學生就想,稍後三年,專注研究測繪之事,按照先生說法,制定出各種標準出來。”
“這想法很不錯啊,就是會很細節,很繁瑣,大概三年不一定夠,”朱塬道:“不過,方向是對的。”
塗霄頓了下,又說道:“就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