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三四五,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湖醫藥大學門前的街道上,義診的第二天,恰好又是小年,這邊熱鬧的如同廟會。

罩著淺藍披風兜帽的伍三娘一左一右緊緊牽著兩個孩子穿梭在人群中,旁邊守著當初還在明州時與採桑一起回家探親的夏婆子,身後還護著一個面龐黝黑的漢子,是伍三孃的大哥,伍大用。

分別只有7歲和5歲的兩個小傢伙貪玩,看到什麼都好奇,看到什麼都想買,平日裡兩貫的月錢根本就不花的伍三娘此時一點都不猶豫,轉眼都是滿手的糖人哨子撥浪鼓之類,還不得不讓夏婆子和伍大用幫忙拿著。

如此走了一段時間,靠近醫藥大學門口,人流越發密集,自家也沒有去參與義診的念頭,實在擔心兩個孩子會被擠到的伍三娘便強行拉著兒女往回走,小的一個不情願,因此還哭了起來,伍大用便上前,強行把小外甥抱起來往回走。

說來也不算了外甥。

那次……陰差陽錯之後,兩個小傢伙歸了這邊,伍家乾脆也給改了「伍」姓,母親趙氏還說,將來……自家大女兒也能有兩個依靠。

熱鬧的街市上,短暫的孩童哭聲,也沒能濺起什麼浪花。

伍三娘一邊少了一個小傢伙,夏婆子便靠了過來,聽著周圍人難免對這次義診以及皇帝陛下賞賜藥錢的紛紛讚頌,也跟著嘮叨幾句:「這些人不知道哩,咱家大人可也捐了不少。再者,若無咱家大人提議建這醫藥大學,那裡能有今天。老婆子就不忿了,倒是沒聽到個誇獎咱家大人的。」

伍三娘拉著女兒,另一隻手裡還握著兒子的撥浪鼓,想起某個小男人,她骨子裡是個本分的,兜帽下的臉龐微微發熱,卻忍不住小聲道:「媽媽,我……聽到了呢。」

夏婆子沒反應過來:「三娘,聽到甚麼?」

「聽到有人……誇了咱家大人的。」

剛剛,確實聽到了,是兩個書生模樣的,說那甚麼「青黴素」,說論功勞該是平章大人第一,卻只賞了另外兩人。當時伍三娘還忍不住停步多聽了幾句。這……雖說其中諸多細節,她是聽不懂的,但……抱不平,或也算是誇獎了。

夏婆子笑起來:「呵,這倒是有眼色。」

這麼說著,走了好長一段,才終於來到人流外圍,這邊停了一輛騾車,夏婆子和伍三娘先把兩個孩子哄進去,自己上了車,伍大用和平章宅第派來的車伕一起坐在車轅上,架著騾車繞正在施工的國立大學校區往紅山西北方向行去。

因為大量人口聚集和多地的施工,這邊的道路已是被鋪設了起來,雖說是土路,用石磙碾過,倒是連雨天都不怕。如此在年關裡滿是行人的道路上走了不到一刻鐘,騾車就來到位於幕府山南麓的一片社群。

社群,這是大家在明州時就開始習慣的一個詞。

這片社群,不同於更東北邊一些的大都匠人社群,主要是早前從山東而來的喬家、黎家等幾姓在住,再說明白些,都是某個少年平章名下的附戶,當然,雖說依附,卻也不是僕婢,如同城南同樣依附的佃戶一樣,理論上,都是有戶籍的自由身。

因為朱塬的發話,從明州遷來採桑和釵兒兩家人,沒有去和之前同樣從明州趕來的其他僕戶住在一起,而是在這邊落了腳。

兩家人當下也都有了非常不錯的營生。

騾車來到社群東邊一座佔地有一畝的院落,這就是伍氏一家的新宅,今天同樣又回來探親的釵兒一家就在隔壁。

佔地一畝的宅子比明州那邊社群裡佔地二分的小院大了許多,不過,卻是一家人……採桑的父母、大哥一家、二哥一家和九歲的小弟……住在一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

不過,依舊寬敞。

騾車剛進門,另外幾個孩子就嘰嘰喳喳地圍了上來。

伍三娘和夏婆子下了車,把之前在街上買來的物事分給大哥二哥家的幾個小孩,一兒一女也交給家人照顧,自己便摘了剛剛的兜帽披風,與谷婆子則走向廚屋。

臨近中午,這邊一群婦人正在忙碌著午飯。

說好了傍晚前要回去,午飯也就豐盛了許多。

母親趙氏見大女兒進來,卻是連忙趕人:「三娘,去歇了吧,莫要髒了你的手……」

伍三娘從大嫂手裡接過一捧乾菜幫著淘洗,一邊道:「娘,不礙事的,女兒在……那裡……也是給大人做飯。」

雖說不能和小妹那樣經常在大人身邊,但,因為早前仔細和當下在這邊也開了湯館的大嫂學了廚藝,伍三娘日常也都被喊過去幫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佳男閨蜜

往事如歌

寒王縱寵,絕世嬌妃

孤山野鶴

軍旅:笑我學渣?我考入最牛軍校

李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