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3章:鄭遜,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天沒有出門的計劃,吃罷不知道算是早飯還是午飯的第一餐,朱塬來到正屋書房,開始處理一些簡單的公事。
首先寫了一份計劃送往將作司那邊的公文。
關於昨天拿給老朱看過的算盤,這是九月底科舉考試那日偶然見到,之後安排將作司打造。在這個沒有計算機的年代,算盤基本就是最強的輔助計算工具。
因此,不只最初考慮的金陵大學,正在籌備的其他院校,還有朝廷的各個部門,都要進行分發。
之所以如此上心,還要說‘經濟之學’。
將來,支撐經濟之學的一個基礎,就是資料,大批次的資料,而想要得到大批次的資料,沒有計算機,算盤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算盤口訣,朱塬只記得一個‘三下五除二’,其他都忘記了,這次沒再親自費心,也沒讓內宅的女人們琢磨,而是打算交給金陵大學的數學專業來完善整理。
不只是加減,也不只是乘除,將來,開方立方等等,都要鑽研個門道出來。
隨後,是女人們終於完成的簡化字典。
朱塬一直在親自跟進,最初是拼音字典,參照《說文解字》,之後又是簡化字,當下,厚厚的一本手抄字典,總計還是一萬字出頭。
大概翻了翻,再附帶一份關於自己想法的簡單奏章,打算稍後讓人送去給老朱。
拼音和簡字,都是必須儘快推廣的。
朱塬給老朱的一個建議,就是先印個幾萬本出來,如同《大明月刊》一樣,分發到各州縣,半強制推廣。
這件事也已經確定為下一期《大明月刊》的一個主題,主要是闡述推廣‘拼音’和‘簡字’的必要性,同時也要表明朝廷的態度,你可以不學,就像……你也可以不要前程。
再說《大明月刊》,今後也會逐漸簡體化。
這兩件事之後,開始翻閱處理一些各衙門送來的公文。
數量不少,重要的只有兩份。
第一份來自明州。
九月底正式開啟的冬季捕撈,按照帶魚汛期大概兩到三個月的時長,當下已經過半。
明州營海司的公文傳送日期是冬月初十,從九月廿九正式開捕算起,總計一月又一旬時間。
這段時間,舟山海域幸運地一直風平浪靜,營海司累計已經收穫帶魚約37萬擔,後半段還能如此的話,預計整個漁汛結束,這次冬捕魚獲總量將達到80萬擔左右。
遠超最初保守的50萬擔估計。
這一方面是老天爺給面子,無風無雨,捕撈沒被打斷,另一方面,也是捕撈帶魚的手段逐漸成熟,畢竟開捕第一天的6000擔收穫,當時收到訊息,朱塬不嫌少,還擔心那邊會急功近利,竭澤而漁,但同時,也絕不嫌多。
當下每日產量都在萬擔左右,才算合格。
除了海捕,文書中還提及,趁著冬日北風,夏季去往高麗、日本等國的海貿船隻已經開始陸續返回,還給了一些資料,收益都很不錯。
同樣趁著北風,還有一些從明州南下的商船。
另外還有其他瑣碎,鳥糞島、養鴨產業鏈、明年的植樹計劃等等。
看完了明州的文書,朱塬照例回信,主要還是針對這次冬捕,依舊是不厭其煩地叮囑,要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
第二份是火器司送來。
這是厚厚的一疊火器圖鑑,主要就是大明軍隊當下擁有的火器型別。
上次與火器司郎中韓預碰面,除了發現大批火藥竟然囤在金陵城內被嚇了一跳,當即跑去老朱那裡進言搬遷,之後一直沒騰出時間談更多,只是傳話過去,要了這些資料。
私下裡也有斟酌。
當初從明州返回前,就和華高他們談過大明海軍的發展方向,要以遠端打擊為主,還許諾會親自盯一盯這邊的相應火器研發。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還是要一步一步來。
相對來說,因為明白根本,大明已經能製作出威力相當大的黑火藥,但,更進一步,後來那種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的火器,條件還差太遠。
比如……缺少機床。
只是鑄造的話,終究原始。
另外,想要更好的火藥,或者其他輔助,化學也要稍微向前一步。
還有原料問題。
這段時間也瞭解過,三種主要的原料,大批次需求,不再是每年幾萬斤十幾萬斤那種小打小鬧的話,那麼,炭不是問題,硫……這年代原來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