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麵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吶喊和第四位(4K),不會戀愛的我都是世界的錯,肥麵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路德維希的眼中,米開朗基羅大師的大衛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不朽豐碑。

安娜斯塔西婭和瑪格麗特眼中,弗拉戈納爾大師盪鞦韆的少女展現的危險愛情更吸引她們的目光。

不過今天維也納美術館的主角卻不是這兩者,畢竟就連年代較近的盪鞦韆少女也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作品了,大衛更是古羅馬時期的作品。

現在維也納美術館最熱門的討論話題,是最新前衛藝術的現象級作品,據說創作者本人懷疑有精神病史的傑作。

不管是大衛還是盪鞦韆的少女,都是以展現“美”為主題,而這幅畫卻和任何“美”都不相干,是新興表現主義大師蒙克的作品—吶喊。

畫上所描述的是一個線上條詭異無比的夕陽背景下,一座橋上扭曲古怪的孤獨者正在捂著耳朵尖叫的場景。

創作者蒙克大師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卻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形和扭曲。

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

全畫的色彩是鬱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

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複出現在尖叫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整幅畫,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

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臉孔扭曲了的孤獨者捂住自己的耳朵,彷彿要將什麼聲音拒絕在外。

大大的眼睛幾乎不像是人類該有的比例,他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只有無盡的孤獨和恐懼纏繞著他。

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

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絡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

對於絕大多數正常人來說,看到這張畫的同時就會產生某種本能的不適感。

這是和傳統歐羅巴油畫藝術格格不入的風格,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

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

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

《吶喊》這幅畫,將那悽慘的尖叫聲以繪畫的藝術表達了出來。

這種將聲波以藝術方式影象化的方法,放到古羅馬時代會被人罵成離經叛道,那個時代的人類根本無法接受這種前衛藝術。

創作者蒙克大師,據說擁有嚴重的家庭病史。

他曾經有過一個幸福圓滿的家庭,父親是位知識淵博,受人遵守的軍醫,母親也接受過神聖羅馬帝國良好的上層藝術教育。

五歲時,蒙克失去了母親。

十四歲時,姐姐死於肺結核,妹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

二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再過五年時間,弟弟在婚後不久去世。

親人的早逝,以及家族病史纏繞著蒙克,讓他每時每刻都遭受著嚴重的精神折磨。

離別和哀傷,構成了蒙克的前半生。

蒙克的作品,他的風景、肖像及自畫像,都能深刻的感受到那種對生的不安,愛的焦慮以及對死的恐懼。

最終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便是這種並不是以“美”為目標,而是完全展現出世間恐懼,無常一面的表現主義畫作。

蒙克的作品有一種病態的超敏感性,他曾經一度害怕自己成為瘋子。

父親喜怒無常和狂熱的虔敬都隱含瘋狂。受此影響,蒙克的藝術創作主題永遠是——被死亡和精神疾病所詛咒的生命。

大衛和盪鞦韆少女是以世間最美好的一面來表達藝術之美。

而蒙克大師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展現出了藝術最陰暗,也最瘋狂的一面。

沒有誰知道,這幅《吶喊》中的那個人到底是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才會露出如此恐懼而癲狂的表情。

“這位大師……恐怕不正常了吧?”

“我從沒看過這樣的畫,第一眼看上去畫工一塌糊塗,簡直像是美術學院不及格學生的作品,但是仔細看下來,又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蒙克,一定是發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杜鵑聲聲

雙曲線

論衡全譯

老是不進球

寶貝不要跑

這就是結局

[hp]vampire

僻處自說

墨蛇狂情

竹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