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九章 大明財富流失問題,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斗膽諫言,立刻將左都御史補齊,才好辦案。”
朱棣思忖少許,就說道:“朕已經講過了,讓群臣推舉,你們可有人選了?”
這時候不待任何人反應,夏原吉就向前一步,“啟奏陛下,臣以為大理寺卿吳中忠勤敏達,且久在朝中,經驗豐富,過去也經常和督察院一起辦案,熟悉狀況,由他升任左都御史,能夠順利落實政務,配合辦案,沒有擁滯,還望陛下明鑑。”
此話一出,幾乎所有人都是一驚。
甚至是吳中自己,讓他升任左都御史?
從正三品到正二品,說是一步登天也差不多了。
一把年紀,還能高升,吳中止不住地喜悅,鬍鬚都跟著微微顫抖。
可蹇義那邊卻是勃然大怒……這倒不是提拔吳中的問題,而是你夏原吉怎麼敢插手人事?
你還想搶吏部的活?
朱棣倒是沉吟了起來,他倒是想提拔陳瑛,不過讓吳中升任左都御史,也還不錯。現在搞事情的人已經很多了,督察院這麼個地方,如果完全讓陳瑛說了算,估計每天都有官吏掉腦袋了。
“吳卿家屬實老誠幹練,是個合適人選……只是大理寺卿由誰接任?”
這時候解縉急忙站出來,“啟奏陛下,臣以為大理寺由少卿呂震轉任最合適。”
“他?合適嗎?”
解縉道:“陛下,大理寺少卿呂震乃是太學生入仕,當年太祖皇帝命令太學生去各地勘察土地肥瘠,以便確定田賦數額。呂震做得很好,得到太祖賞識,被提拔為山東按察僉事,隨後歷任戶部主事,北平按察僉事。在靖難期間,呂震順應天命,輔佐太子殿下,做了不少事情。擔任過真定知府,去歲調入大理寺,出任少卿。他做事幹練,熟悉地方民情,由精通刑名。屬實是難得的人才。”
解縉說了一大堆……真正的關鍵就幾條,呂震是為數不多太學生出身的官吏,並沒有參加科舉。
這也是朱元璋當年用人的特色,大舉提拔監生,並非專門任用科舉出來的進士。
呂震不光出身和朝臣不一樣,他還早早投靠了朱棣,在靖難之中,立下了功勞。
而且他勘察過地方,瞭解下面的情況。
這些優勢放在一起,簡直就是天選的大理寺卿。
接下來安排新科進士下去歷事,想不護著都不行了。
朱棣沉吟少許,也就點頭道:“著實不錯,就這麼辦吧。”
天子點頭了,大理寺卿吳中升任左都御史,少卿呂震接任大理寺卿……這事情看起來波瀾不驚,吳中和朝臣們是一起的,郭資倒了,吳中接任,算是替朝臣守住了至關重要的督察院,不至於烽火連天,肯定是好事。
至於大理寺卿,雖說是九卿之一,但畢竟權柄最小。而且呂震這種人,他是朱高熾口袋裡的人選。
太子想要安插親信,沒有人會攔著。
也就這樣吧!
蹇義憋了一肚子氣,一時間也沒法把夏原吉怎麼樣,所以就這樣吧!
案子還在繼續,徐景昌返回了府中,他順道去了正宅,隨口道:“徐欽呢?探花郎在哪?”
聽到他的問話,立刻有人道:“定國公,我們少爺還在讀書呢!”
“讀書?他不是考上探花了嗎?怎麼還想再考一次啊?”
徐景昌說著,就來到了書房,發現徐欽真的捧著一本書,在仔細研讀。
“行了,你還真要再考一次啊?”
徐欽抬頭看了一眼徐景昌,臉色微紅,“我沒有那個意思,就是擔心自己學問不好,讓人看出毛病來。”
徐欽低著頭道:“我寫的那篇文章,也是偶爾靈光一現……論起學問底子,我比人家差太多了。這要是入朝為官,我怕丟了咱們家的人,故此我想多看點書,免得出醜。”
徐景昌笑了,“很好,有志氣。咱們家不光出名將,還要出個學宗……我很支援你,加油!”
徐欽臉越發紅了,“我這是考了一次,才知道深淺,什麼學宗啊,你就別揶揄我了。”
徐景昌搖頭,“這怎麼叫揶揄呢!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那篇文章寫的也好,咱們要重視財富積累,要千方百計防止財富外流。勤儉節約,積累財富。這也是儒家提倡的,做起來是光明正大啊!”
徐欽一怔,“當真嗎?”
“自然,我現在就給你出個課題……你去調查一下,近年來賞賜給屬國的禮物,價值多少錢?看看有多少大明的財富流失出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