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確定了專案之後,徐景昌的日子就輕鬆了,畢竟做事的又不是他。
上上下下,大傢伙都在忙活,他倒是也忙,忙著給徐家開枝散葉,這麼大的家業,不多生幾個孩子怎麼行?
這是徐景昌的心裡話,鼓勵生育,真的不難,有房子住,有錢花,有好位置,有偌大的家業,還有閒工夫,傻子才不想多生幾個呢!
當然了,他也不能整天整夜,沉溺一件事……偶爾還得乾點別的,比如發表一下平章院戰略安全評估報告。
這玩意從他到北平就在著手寫,一直到了現在,總算拿出了第一稿……不是徐景昌偷懶,實在是內容太多了,第一版就有五百多頁,超過了十五萬字。
據說朱棣拿到之後,整整看了三天,廢寢忘食,絲毫不敢疏漏,隨後降旨,這份報告明發六部,要求全天下七品以上官吏,全部通讀。
不光如此,還要集思廣益,提出建議,進行討論。
光看這個陣仗,簡直堪比御製大誥了。
“我倒要瞧瞧,姓徐的又弄出了什麼么蛾子!”
夏原吉氣哼哼翻開了這份玩意,最初他還一臉不屑,可是看著看著,老夏的眼珠子就瞪大了,很快整個人就不好了。
他通讀下來,又把關鍵的地方找出來,反覆研讀……徐景昌的東西有個好處,他不拽詞,沒有那麼多難懂的字句,可就是這些大白話,越看越讓人心驚肉跳,驚呼連連。
和夏原吉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吏部天官蹇義如此,通政使解縉也是如此,其餘楊榮、黃淮、胡廣、金幼孜……這些號稱朝中重臣,大明頭腦的人物,無不驚歎。
包括探花郎徐欽在內,都被堂弟的想法驚到了。
轉過天,武英殿議事,徐欽是沒有資格參與的,但是朱高熾特意把他叫了過去。
跟諸位重臣一起,大傢伙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徐景昌的這份東西。
徐欽能參加,主要是他前面闡發了天下財富共有一,所以需要從海外蠻夷處賺錢的想法。這套主張,等於為下西洋提供了思想基礎。
也給朝廷理財提供了支援。
因此夏原吉也很重視徐欽,視之為後起之秀。
“徐探花,定國公的文章你看過了嗎?”
徐欽道:“看過。”
“你看了幾遍?”
徐欽道:“慚愧,只看了兩遍。”
夏原吉頷首,“我看了三遍,重要的地方,又看了兩遍。”
徐欽一時臉紅,自己這個徐家人,還不如老夏用心。
他抬頭看了一圈,發現在場重臣,幾乎都是理所當然的神色,不用問,這裡面看得比夏原吉還多的,不在少數。
一份報告,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絕對是始料未及的。
但是仔細想想,似乎又是理所當然。
徐景昌到底講了什麼玩意,能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呢?
其實也簡單,就是倆字:內卷!
徐景昌認為北方邊防壓力大,九邊成為朝廷負擔,根本的問題,就是北方農田產出低,供養不了那麼多人口,偏偏還面臨著草原遊牧騎兵南下的威脅。
又吃不飽,又要捱打,傻子才願意留下來!
軍戶逃亡,土地撂荒,造成邊防更加空虛,朝廷不得不投入更多……然後邊防就變成了國家的爛瘡,不斷失血。
當初朱元璋建立九大塞王,戍守邊防,除了疼惜兒子之外,也是讓藩王守邊……畢竟連朱家人都不願意去,還能指望誰?
徐景昌簡單分析了情況,接下來似乎就要對症下藥,提出對策了。
但是他話鋒一轉,轉而分析起江南和中原的農耕條件了。
江南魚米之鄉,水熱充足,不像北方那麼寒冷,又不像南洋那樣,溼熱瘴氣……從氣候條件,生存環境來看,絕對是農業時代,最好的一塊地了。
要不然也不會繁衍生息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族群……天竺那邊是耕地多,但是氣候酷熱,地形封閉,算不得好地方。
至於美洲大平原,看起來不錯,但是由於缺少東西向的山脈阻擋,夏天颶風不斷,冬天冷空氣襲來,動輒幾十度降溫,對於農業時代脆弱的生產能力來說,絕對是災難。
而歐洲那邊,雨熱不同期,只能長牧草,那就更不用說了。
徐景昌在報告裡面,雖然沒有對比全世界,但他也分析了,江南和中原的農業,主要是精耕細作……以家庭為主,不斷投入勞力,常年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