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定國公之功,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情怎麼會這樣,北平又怎麼這樣?”
朱棣手裡捏著急報,臉色格外難堪,這不是江南,不是鞭長莫及的嶺南,而是北平,他的龍興之地!
殺了欽差,放火滅證,還勾結蒙古人……哪一條不是死罪,哪一條不是抽在他朱棣臉上的嘴巴子?
這幫東西,怎麼就這麼不做臉?
貪得無厭,喪心病狂!
朱棣的怒火沖天,他恨不得立刻衝去北平,親自大殺大砍!
沒錯,在朱棣看來,徐景昌的手段,還是不夠。
這些畜生,簡直就該扔進永定河裡,喂綠毛龜。
奈何他到底還在應天,沒法長翅膀飛過去。
朱棣只是下旨,把太子朱高熾和榮國公姚廣孝叫過來。
沒錯,徐景昌不在,能給朱棣解惑的,就剩下姚廣孝了。
至於朱高熾,他駐守北平,負責了好幾年的後勤軍需,朱棣進入應天之後,他還留守北平一段時間。
從體來說,朱高熾應該非常清楚北平的狀況。
“太子,你有什麼好說的?”
朱高熾渾身一震,連忙俯身跪倒:“回父皇的話,孩兒對天發誓,絕沒有縱容過走私。彼時孩兒倒是從蒙古人手裡弄了不少戰馬耕牛,充實軍用。”
朱棣繃著臉,哼道:“這就是了,必是那幫畜生,見有利可圖,就大肆走私,只是這次卻是把大明的物產,弄到了草原上,讓朝廷禁令,蕩然無存。著實可惡,該殺!”
姚廣孝微微沉吟,老和尚久在北平,那邊的情況他心裡有數。
漫長的邊境,犬牙交錯。
諸如朵顏三衛,他們還名義上投靠了大明,這就使得邊境非常複雜,難以掌控……你說商人邊民,拿一塊茶磚,換一匹好馬,或者拿一罈子酒,弄只小牛犢回來,這種事情,邊軍看見了,也只當沒看見。
也別說大明朝,就算放在後世,友好國家之間,在邊境搞點以物易物的小買賣,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問題是根據已經查出來的訊息,北平這邊,向草原輸送了許多鐵器,還有鹽巴,糧食等等東西……這就過分了。
而且輸送的數量還不少……有了糧食,他們就能養活更多人,有了鐵器,他們就能熔鑄成更多的刀槍,反過來威脅大明邊軍。
這些物資往來,還只是尋常,如果再伴隨著軍情洩露,這事情可就麻煩了。
朱棣也想不到,剛剛離開兩年,北平就糜爛到了這麼不堪的地步?
“陛下稍安勿躁,老臣以為,此番北平的事情,關鍵還在大寧都司上面。”
提到了這裡,朱棣不由得沉吟起來……前面提到過,靖難之後,朵顏三衛就想要大寧都司的地盤。
這事讓徐景昌給攪合了,他主張在大寧都司設立總督,安排榷場,總之這是大明的疆土,不能隨便給人。
朱棣自然也同意,但是到底要怎麼安排,朝廷也莫衷一是,朱棣也索性拖著,眼下大明朝只是在大寧安排了一個榷場,負責雙方貿易。
但眾所周知,官方的榷場,品種數量都有限制,價錢又貴,還要徵稅,哪有走私來得方便?
“陛下,老臣還有一句話,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老臣揣測,定國公此番的真正用意,應該是清理北方,規範貿易。”
朱高熾連連點頭,“父皇,少師所言極是,兒臣也是這麼看的。”
朱棣把臉一沉,哼道:“你別自作聰明,事到如今,應該禁絕貿易,嚴懲走私,一查到底,包括朵顏三衛,都不能留了。”
聽到朱棣的話,朱高熾連連搖頭,父皇和自己的想法真是差距太大了。
包括姚廣孝,他也皺眉頭,很顯然朱棣的想法,不是那麼合適。
“太子殿下,伱有什麼高論,不妨說出來。”姚廣孝鼓勵朱高熾道。
朱高熾鼓足勇氣,“回父皇的話,兒臣以為,邊境何止萬里,想要禁絕貿易,何其之難?之所以會有走私,就是因為有利可圖。假如能讓貿易更方便,豈不是就沒了走私了。”
“你胡說!”朱棣不客氣道:“現在蒙古人就買去了那麼多糧食,鐵器,如果再擴大,豈不是把大明的好東西都買走了?等他們弄出幾十萬鐵騎,到時候南下扣關,又該怎麼辦?”
朱高熾被呵斥的不敢說話,姚廣孝只好嘆口氣,“陛下,堵不如疏啊!”
朱棣再度一愣。
朱高熾則趁機解釋道:“父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