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齊王朱榑從燕王府衝出來,風風火火,直接往天津衝去…陣陣寒風,裹挾著財富的味道,越是臨近,就越是強烈。

彷彿真有一座金山,堆在那裡。

而此刻的燕王府,徐景昌也在跟朱棣算賬,他堅決反對,把海運碼頭轉給齊王朱榑……如果不是打不過朱棣,他都想給這貨倆巴掌,家不是這麼敗的!

倒是朱棣,他一肚子道理,十分自信,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包括太孫朱瞻基都在,尤其是小好傢伙,更是瞪圓了眼珠子,握緊拳頭,他可要好好聽聽,犬祖父又浪費了多少錢財!

朱棣看不得這幾個傢伙審問犯人的目光,搶先發言,“朕早就思量過了,而且此事也問過夏尚書,他的意思是廢掉海運,改用漕運。朕覺得夏尚書的看法不錯,是你們算錯了賬。朕把註定要廢掉的海運碼頭轉給齊王,就算他能賺點錢,也絕不會很多,沒必要大驚小怪的。”

徐景昌一聽夏原吉的建議,頓時怒目圓睜,看起來老夏這幫人還是有辦法越過自己,跟朱棣聯絡的……朱棣也不會只聽徐景昌的,那樣豈不是真的成了偏聽偏信的昏君!

但是徐景昌堅決認為廢掉海運,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夏原吉要不是算錯了賬,就是昏了頭!

“陛下,臣請取來地圖。”

朱棣點頭,“好啊,朕也想瞧瞧,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

朱棣讓人去取地圖,自己也拿出了夏原吉的奏疏。

在這一邊,朱高煦和朱高燧也都湊過來,君臣父子,熱烈討論起來……

首先在很多人印象裡,漕運是遠不如海運有效力……明朝之所以維持漕運,並非航海技術不行。

畢竟能攢出鄭和船隊,足見大明的航海技術夠用。

既然航海技術夠用,那為什麼還保留低效的漕運呢?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

龐大的河運利益集團,阻擋了先進高效的海運……

事情到了這裡,似乎就有了完滿的答案,可以痛罵既得利益集團,阻礙進步了。

但是不要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在大元朝,是有海運的。

而且元朝海運極其發達,最多的年份,需要從江南起運三百萬石糧食,供應元大都的消耗。

朱元璋北伐的時候,也是借用了海運,明朝君臣並非不知道海運的好處。

但是在討論是否延續海運的時候,主導財稅的戶部卻提出了廢海執行漕運的主張,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陛下,運河的弊端,顯而易見。每年維護河道投入極大,運力有限。臣計算過,就算使出吃奶的力氣,一年的漕糧也不會超過四百萬石。而為了維持這點漕糧,需要動用幾十萬人。這還不算疏浚河道的民夫。朝廷耗費無數財力物力,如何比得上海運便利?夏原吉如此諫言,必是他恐懼海運,臣以為是萬萬行不通的。”

朱棣不慌不忙,笑道:“徐景昌,你要是隻有這點見識,只怕這次朕只能聽夏卿家的了。”

徐景昌一愣,朱棣的手指隨即在地圖上點了幾處,徐景昌默默看著,突然,他彷彿意識到了什麼。

自己是不是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覺?

以為海運一定優於河運?

然後就沒有仔細想想,為什麼明朝之後的六百年,都堅持漕運?

難道真的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嗎?

徐景昌看著朱棣指點的幾處……湖廣、江西、南直隸、浙江、山東、河南!

猛然間,徐景昌發現了盲點。

他急忙將目光轉移到海岸線,尤其是長江以北的海岸線,漸漸的,徐景昌有了答案,原來如此!

選擇漕運還是海運,並不能只是考慮兩種運輸方式的優劣,而需要綜合考慮全域性。

以如今的大明朝為例……主要的財賦重地,就是上面提到的幾個省,而這幾個省正好被黃河和長江兩條水系貫穿。

一條大運河,溝通南北,而且透過其他的支流航道,能蔓延大半個天下。

尤其是華北平原,幾乎都能囊括其中。

這一點太重要了。

大明的財稅主要是糧食這種實物稅。

而實物稅的最大特點,就是範圍廣,數量分散……大運河,加上黃河、淮河,幾條水系聚集在一起,就宛如一隻碩大的八爪魚,盤踞在中原。

以當下的情況來看,假如從山西起運一批糧食,大可以走黃河,經過河南,到達山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真妖魔錄

貴在有一

HP破解迷局

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