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禮部官員在前面引導,會試考生和恩科考生,分成兩大隊,自午門入金水橋,行至奉天殿前,來參加今天的殿試。

在大殿前的空地上,早已經擺好了座位,每隔兩仗,就有一個大漢將軍,佩刀懸劍,昂然守衛。

每個參加考試的人,都低眉順眼,絲毫不敢造次。

有人十年寒窗,就看這一次。有人苦了大半輩子,就靠著今天翻身。

昂揚的鬥志,直衝天際,鬥破蒼穹。

禮部尚書宋禮站出來,高聲宣佈考試開始……隨後就有人將寫上考題的試卷,送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

拿到了考題的剎那,有人欣喜,有人凝重,也有人心裡頭拔涼拔涼的……這些人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五味雜陳,苦樂悲歡,各不相同。

徐景昌也是今天的讀卷官之一,他坐在位置上,俯視著全場,嘴角帶著似有若無的笑意。

他把寶押在了殿試上面,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理論上作為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並不複雜,只有一道題,也只考一天的時間,不需要糊名,考過之後,立刻就能出結果。

而這一道題也不是八股文,而是策論。也就是皇帝向優秀的學子問計,然後大傢伙憑著自己的學識,提出建議。

皇帝閱卷之後,根據喜好,排出名次,公佈天下,也就算了殿試完成。

瞧見沒有,所謂八股取士,只能體現在會試之前……殿試考的東西,反而非常務實,比如近年有了水旱災害,殿試的題目就可能是備荒,如果是對外用兵,就問軍務錢財,如果有貪墨大案,就問問如何整頓吏治。

針對這些實際的問題,有見識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對不起,你們根本沒有資格,參加殿試。

前面一輪一輪的考試,已經完成了篩選……這就相當於給你三套方案,其中兩套基本一樣,一套完全不能接受……你能怎麼選?

不論怎麼選,都是孔孟門徒,都是朱子門生。

不管什麼策論題目,拐來拐去,也都是儒家的那一套仁政王道,休養生息,愛護百姓,以德治國……

伱想聽到別的聲音,對不起,做不到的。

因為科舉本質是代聖人言……不需要你有什麼想法,只要把聖人之道闡釋出來就行……可聖人說了那麼多話,該怎麼理解?

這時候就要請出朱熹老夫子了,他給聖人的話做了解釋,你就按照朱熹的註釋發揮就行了。

說來說去,科舉這個東西,越是發展,就越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

明初的情況或許還好點,等到了後期,科舉考試就完全和實務脫節了。

科舉比拼的也不是真正的本事能力,而是一種存粹的應考技巧……當然了,不排除有些厲害的人物,不光能科舉,也有真本事。

但這種人畢竟是少數的鳳毛麟角,多數人還是和實務脫離的書生,根本無法承擔起治國的重任。

這一次殿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許多有實務經驗的人,透過恩科,躋身殿試,能夠跟那些一路殺出來的科舉高手過招。

到底誰更高明,就看這一次的比拼了。

朱棣出的題目也很簡單,前面說了一堆背景,歸結起來,只有四個字:理財之道。

繼承大統一年多的朱棣,還是被財政困擾著。

靖難之役的創傷,遠沒有那麼快康復。

天子需要問計群賢,如何富國?

朱棣目光掃過所有閱卷官,淡淡道:“今日在朕和諸位卿家的注視下,進行殿試,必是公正無私了?”

群臣紛紛點頭,誰哪敢胡說八道。

朱棣又道:“今日取才,必是真才實學,能給國家提出有用的建議,而不是泛泛空談!”

群臣稍微遲疑,再度頷首。

這是沒法反駁的,但是諸如蹇義等人,已經湧上了強烈的不安。

殿試進展很快,到了下午,考生已經紛紛停筆。

朱棣下旨,收上試卷,然後送學子出去,君臣立刻閱卷。

“事不宜遲,大傢伙抓緊看吧。”

徐景昌的面前,也分到了一摞……他拿起了最上面的一份,只看了一眼卷面,頓覺賞心悅目。

上面的字跡比起印刷出來的還要工整,每一個字都無可挑剔。看這種卷子,不是判卷,而是一種享受。

就好像在看一件藝術品。

“好,真好!”

他發自肺腑讚歎,就憑這個字跡,也值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真妖魔錄

貴在有一

HP破解迷局

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