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兒郎,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話來,尤其是蹇義,不得不挺身而出,“陛下,有人長於辦事,有人長於調動,地方用人,並非小事,不如從長計議?當下還是儘快把殿試的名次排出來,昭告天下。這也是朝廷的大喜事,接下來還要安排這些新科進士的官職去向,千頭萬緒,半點馬虎不得。”
蹇義這話也有道理,徐景昌盤算了一下,此番殿試,已經是大獲全勝,先把勝利果實拿到手,然後再繼續攻城略地。
不光是他,解縉也是這麼想的。
畢竟他們實在是太孤單了,算來算去,就總結出“四醜”,這說明他們的實力也太弱了,好歹要四十醜,四百醜才好啊!
接下來的閱卷,相對順利了許多,朱棣喜歡什麼,大傢伙都清楚了。
凡是能提出有用建議的,都排名靠前,越是有操作性,就越是得到朱棣賞識……
只不過閱卷到了最後,有兩份卷子,讓人難以抉擇。
其中一份,就是曾棨的。
朱棣拿在手裡,坦白講,第一印象,他也想給個狀元。
真的,無可挑剔!
但是一看內容,又讓他搖頭。
“老生常談,都是老生常談!一個新科進士,卻是如此暮氣沉沉,莫非說一路科舉下來,把銳氣都消磨光了不成?”
“這樣的人,朕……”
朱棣很想黜落,但是捏著這張卷子,就是捨不得扔了。
徐景昌深吸口氣,“陛下,以此人的文采,進入翰林院綽綽有餘,他在會試當中,也排名靠前,是今科的佼佼者。所提建議,雖然老生常談,但到底也有可取之處。”
有徐景昌的話,朱棣想了想,也就放下來了。
只是接下來的一份考卷,讓所有人都犯了難。
這人關於理財的建議,看文章的前半段,頗有儒家的風範。
他講天下財有定數,朝廷多拿,百姓就少得……初看這種開頭,所有人都以為他要勸天子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又是儒家的那老一套。
但是接下來他說了一句,中國多得,則蠻夷多傷!
這一句話,堪稱奇峰迭起,驟然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原來他講天下的財富有定數,這個天下是包括大明和蠻夷的,不單純是中原。
博弈的雙方也不是朝廷和百姓,而是中外!
所以他的主張是要多往外賣東西,尤其是昂貴的東西,而少買外國的東西,尤其是那些值錢的寶貝……要把國家的精力放在囤積金銀上面。
這套思路正是重商主義的主張。
再看卷子署名,也不是外人;徐欽!
朱棣眼前一亮,這小子有點東西啊!
朱棣忍不住道:“諸位卿家,你們也都說說,他講天下財有定數,中原多得,蠻夷多傷……這話有沒有道理?為什麼過去一說天下財富,只把眼光放在大明,這是什麼道理?”
什麼道理?
不思進取吧!
其實整個農業社會,財富積累非常緩慢,動不動天災人禍,甚至連年征戰,積累點財富,也很容易被一把火燒了。
所以儒家認為天下財富是不變的,還真不能說錯。
在這個事情上,不能拿工業社會的經驗衡量農業社會……甚至到了後世,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極度節儉,一點錢都捨不得花,衣服破了也不扔,買了空調也捨不得用。
還真不能怪他們,畢竟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他們的前半輩子,還處於農業時代,後半輩子,才進入了工業時代,有些不習慣,也是情理之中。
徐欽這篇文章妙就妙在他承認儒家的主張,你們講的對……但是結論錯了,你們不能只勸說天子節儉,輕徭薄賦。
你們該想辦法從外面賺錢,替大明爭取利益。
這才是你們該做的。
他的這套主張,竟然莫名契合下西洋的建議……朱棣是心花怒放,拍手稱快。
“徐景昌,你兄長的本事,可不比你差啊!”
徐景昌混不在意,笑道:“陛下慧眼識人,這也是徐家的運氣。”
他們滿意了,可朝臣這邊卻是皺眉頭了。
“啟奏陛下,四夷乃是荒蠻之地,煙瘴之鄉,並無多少財富可言,取財海外,不亞於緣木求魚,臣以為還是要把心思放在中原之上,勵精圖治,富國裕民才是正道。”
朱棣抬頭看了看,說話的正是左都御史郭資,便笑道:“你說的有道理,海外到底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