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死得這麼窩囊,如何算得上英雄?
而且加之靖難之役,現在說了算的是靖難新貴,他們和開國功臣不是一路,自然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為開國功臣正名。
徐景昌提議修廟,正好戳到了一些人的心坎上,尤其是耿炳文,作為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缺席此事。
就算惹來天大的麻煩,他也心甘情願,毫不後悔。
“定國公,不管怎麼說,開國有功,總不能被埋沒了吧!”耿炳文激動說道。
他這個年紀的人,真正在乎的,也就是身後名了。
徐景昌感嘆道:“老爺子,您應該放心,此事也關係到了我的先人,晚生沒有不出力的道理。其實我也在想,如果單純爭一個身後名,實在是太膚淺了……我們不光要爭到名聲,還要改變天下人的看法。總不能讓那些讀書人一張口就是孔孟門徒,千年道統……咱們要讓他們明白,是大明讓他們擺脫了四等人的命運,他們生活在太祖皇帝,開國功臣打下來的天下。如果他們只知道孔孟,卻忘了君恩,忘了大明朝,那就是忘恩負義。”
“國在儒先!”
徐景昌用四個字總結自己的意思。
耿炳文渾身震顫,老將軍大受震撼。
“定國公,你說開國之功,勝過孔孟?”
徐景昌笑道:“這有什麼問題嗎?”
“那可是聖人啊!”耿炳文感嘆道。他的言下之意,開國功臣自己都接觸過,一起喝酒,一起暢聊,他們什麼德行,耿炳文一清二楚,就這麼一幫東西,和傳說中的聖賢,差距也太大了吧?
徐景昌笑道:“孔夫子、孟夫子,也都是尋常人,不過是被無數人吹捧,夜以繼日,才有了今天地位。他們開創的儒家,固然影響了兩千年的中華大地。可大明功臣,卻是結結實實,恢復了華夏大地,還讓漢人天下發揚光大……如此功勞,怎麼就比不上孔孟聖人?”
耿炳文思量再三,不由得咧嘴笑道:“定國公所講,真是讓老朽茅塞頓開,只是老朽尚存疑惑,如何才能讓人們接受這些主張?”
你徐景昌自說自話,最多就是個暴論輸出者,要讓大多數人都接受才行。
徐景昌道:“確實,這事情並不容易,但我覺得這事值得做……我們要讓那些讀書人改變想法,從儒家士大夫,變成大明讀書人。如果做成了這件事,就不只是功在千秋那麼簡單了。”
儒家士人,自然是要捍衛孔孟之道,延續儒家傳統。
至於儒家到底是什麼內涵,就由他們來註解了。
可是作為大明讀書人,自然是要把大明朝放在最前面,國家為重,天下為重……這是根本的不同,後面可以衍生出來的內容,簡直數之不盡。
就說最簡單的下西洋……以儒家的視角來看,外面是夷狄,大明是華夏。遠航異域,只是錢多了燒的,跑去宣揚國威的奢侈愛好。
平時拿來吹吹牛,如果沒錢了,也就停了,最多跟戒菸戒酒戒釣魚差不多,負擔不大。
可若是站在大明的立場,把大明真正當成國家經營。
那就需要把日子過得更好,家業更多,能多佔一點,就多佔一點,有什麼好東西,就要往家裡面劃拉……
唯有心態改變了,觀念轉過來,下西洋才有了真正價值。
徐景昌都有點佩服自己了,從通政司的改革,到簽訂約書,改稻為桑,再到思想轉變……回頭一看,他為了大明朝,當真是殫精竭慮,苦心孤詣。
就憑自己的貢獻,朱棣不好好獎賞自己,簡直沒有道理!
正在徐景昌感慨著,突然外面傳來了腳步聲,隨後房門被開啟……徐景昌已經吩咐了,連太子都打發出去,還能闖進來的,不用問,自然是大明皇帝朱棣。
而且隨著朱棣還有個老僧,正是姚廣孝。
“朕聽姚少師說,你們在商議大事,朕就過來瞧瞧,沒有打擾吧?”
徐景昌忙過來施禮,耿炳文顫顫哆嗦站起來,要給朱棣跪下。
哪知道朱棣搶步上前,攙扶住了老將軍。
“您老當年沒少教俺兵法,私下裡見面,用不著多禮。”
耿炳文聽到這話,眼圈泛紅,“陛下提起當年,越發讓老臣無地自容,老臣不識天數,真是該死!”
朱棣拉著他坐下,笑道:“朕都聽說了,這是要修北平的城隍廟,我那岳父只當個北平的都城隍,實在是不夠威風。朕也想共襄盛舉,既是表彰開國之功,也是彰顯父皇赫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