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了。”徐景昌小聲嘟囔。
“你說什麼?”朱棣氣咻咻盯著他,徐景昌連忙閉嘴。
這時候朱高熾終於開口了,“父皇,這也不全是地方的錯……只是偌大的天下,總有那些不適合種田,也拿不到土地的百姓。甚至還有許多賤籍,他們沒法安穩活在官府治下。所以他們就必須躲到山裡,躲進河湖,遠離廟堂。”
朱棣怔了怔,良久道:“你說的也有道理……來,過來坐,咱們好好聊聊。”
眼瞧朱棣已經沒有危險,朱高熾這才湊過來。
“父皇,咱們就是一件事,我發現鄱陽湖的水賊……姑且叫他們水賊,其實不少是漁民。”
“漁民?”
“嗯,他們沒有土地,只能在船上生活,以打漁為生。”
朱棣又道:“那他們日子如何?”
朱高熾道:“平心而論,以漁民的勤勞,可以過得很好。”
“那實際上就是不好了唄?”朱棣笑著反問。
朱高熾點頭,“這個問題主要出在了稅賦上面。”
“你什麼意思,莫非漁民可以不納稅?”
“父皇,不是這樣……漁民沒有糧食,有些地方准許以臘肉交稅,有些地方就不行了。”
聽到這話,旁邊的徐景昌都忍不住哼了一聲……實物稅就是這麼扯淡……除了臘肉,什麼笤帚啊,藥材啊,葦蓆,亂七八糟的東西,都能抵稅。
只不過這些東西很難真正變換成現錢,戶部也不許押解到京城,基本上就在地方倉庫存著,直到腐爛扔掉。
既然是地方做主,這裡面的文章就大了。
多收少收,又或者乾脆不收,還不都是看大老爺的心思!
朱高熾嘆道:“如果僅僅如此還好辦,可有些地方就是要求折成銀子……百姓終年打漁,也湊不出幾兩銀子。有的地方官就沒收了漁民的船隻,讓他們無以為生。走投無路,許多漁民只能逃到鄱陽湖深處,做起來水賊。”
聽到了這裡,朱棣忍不住大怒,“都是地方官吏無能,官逼民反,簡直該殺!”
朱高熾沒接朱棣的話,而是嘆道:“這一次孩兒去了鄱陽湖,我就下令地方,籌建了三處臘肉棧……專門收購合乎規格的臘肉,臘魚,送到京城販賣。”
朱棣一聽,面帶喜色,兒子這個主意不錯啊?
徐景昌也撫掌笑道:“太子殿下建立起臘肉商棧,有了標準,漁民便可以販賣換錢。京城也多了一份供應,著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朱高熾笑道:“表弟謬讚了,其實這也和朝廷有關係,現在朝廷改革了稅制,商稅份額越來越多,鈔法也有利商賈發展。如果放在以往,我縱然想做,也是有心無力。”
這倆人商業互吹……朱棣卻是陷入沉思,以往的稅制不合適,攤上了好官,百姓還能勉強維持,遇上了貪官汙吏,就被逼著落草為寇。
這樣一來,這些人雖然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可他們已經脫離了朝廷的掌控……嚴格來說,這些人是負面效果,因為一旦天下大亂,朝廷出事,他們就會趁機揭竿而起。
但是隨著稅制改革,把商業的短板補齊,這樣一來,這些漁民就和農民一樣,為國家貢獻財賦,成了國家的正面資產。
而且也標誌著朝廷能掌控整個鄱陽湖區,湖中的產出,也落到了國家手裡。
“老大,漁民的生活怎麼樣?”
朱高熾道:“父皇,漁民每天能打上百斤魚,單論收入,比農民好不少……孩兒幫他們聯絡了應天的作坊,他們能買到一些便宜的漁網。然後我又想辦法給他們弄了食鹽和木材,熏製臘肉,醃製鹹肉,方便多了。”
這也不算是太子殿下特別恩典,只是納入黃冊之後,普通大明百姓能得到的好處。
朱高熾交代了,下面人按規矩辦,不額外加價就是。
而就是按照規矩辦事,就讓漁民得到了莫大的好處。
“父皇,你說他們每年能賺上百兩,能自己在湖邊蓋房子,生兒育女,過安安穩穩的富足日子。您說說,他們為什麼要對孩兒不利?”朱高熾說得有恃無恐!
是啊,這麼好的條件,傻子才會拒絕。
當然了,直接過去,沒人相信,也是不行的。
這就需要提前溝通,取信於民。
而這些也正是朱高熾前面在江西所做。
朱棣頗為感慨,伸手撫著朱高熾的背,讚歎道:“老大,你心思細膩,做事周全。當真是日後的仁君聖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