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我的姑父叫朱棣,青史盡成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景昌這麼改,傻子也知道怎麼回事,這是要找哈烈國的不痛快……但是在場眾臣沒人跳出來反對。一來這是通氣會,不必傷和氣,二來他們剛剛嚷嚷著出兵倭國,如果前後態度不一,被徐景昌抓到了把柄,那可就不好了。
倒是徐景昌,他又補充了一句,“黃尚書、方尚書,你們覺得我這麼做,算不算擅自修改國書?”
黃觀低著頭,方賓卻是立刻道:“這是譯稿,並非正式國書……據我想,下面人擔心出事,會含蓄收斂一些。縱然蠻夷不客氣,他們也未必會寫出來。而且哈烈老汗帖木兒,就有對大明動兵之心,殊為無禮,他們只怕還有吞併中原的心思呢!”
這話倒是合乎情理,說得很有水平。
黃觀沉吟之後,憂心道:“哈烈疆域遼闊,老汗東征,據說調動了百萬大軍。就算扣掉吹噓的部分,幾十萬人還是有的。我大明兵馬自然不輸哈烈,可是西北凋零,河西走廊荒廢日久,難以供應大軍作戰,要從南方調撥軍糧,一路萬里,勞民傷財,絕非國家之福。”
這一次徐景昌可沒法透過海路,玩個軍糧天降。必須紮紮實實,從陸地出發,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把糧食送過去。
哪怕是徐景昌,也不敢冒險。
“西北的狀況屬實難以支撐大舉用兵。那個老汗帖木兒也是個糊塗蛋。他調動百萬大軍,進攻大明。就算殺過來,我們只要節節抵抗,不斷消耗,待到他們糧草匱乏,難以為繼的時候,果斷反攻,必然大獲全勝。”
徐景昌道:“只不過朝廷在西北太過薄弱,也不是大明之福。平衡南北東西,也是我們這些朝臣的職責所在,大傢伙商議一下,看看怎麼加強西北,抵禦哈烈的威脅!”
話說到了這裡,眾人面面相覷,最後是呂震開口道:“定國公,自古以來,想要實邊,無外乎移民而已。西北空虛,如果朝廷能移民百萬,一切迎刃而解。”
徐景昌直接給了這位刑部尚書一個大白眼,移民百萬,你說的容易,兩張嘴唇一碰,好不費勁兒,可落實下去,那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一提到遷移,後世不免會覺得沒有什麼……坐上火車,朝發夕至,幾千裡的距離,一天而已。
可放在古代,就完全不同了,長途跋涉,就靠兩條腿,翻山越嶺,千里迢迢。還要攜帶糧食,應對風霜雨雪,水土不服。
更不要說沿途的山賊土匪,虎豹蟲蛇……隨便一點意外,就足以讓一個大活人變成路邊的白骨,連收屍的都沒有。
就比如說最典型的大秦嶺南軍團,為什麼在秦朝滅亡的時候,坐視不理?就算他們想回來勤王,又怎麼順利開拔返回?
且不說很多人已經在嶺南安家,不願意再受一次遷徙之苦,就算他們對大秦特別忠誠……去的時候,是以秦朝舉國之力,供應他們南征的。
如今卻要以嶺南的薄弱財力,支撐他們北伐……這裡面的差別有多大?
真正的戰場行家,討論的都是後勤,這才是一場戰爭勝敗的關節。
現在對西北用兵,問題就卡在了糧草上面。
夏原吉思忖良久,才說道:“我並非反對討伐不臣,只是兵馬無論如何,不能超過十萬,不然戶部難以支撐。一旦釀成大敗,後果不堪設想。”
徐景昌含笑點頭,這次他同樣支援老夏的判斷。
“如果讓我說,十萬兵馬也是個很大的負擔。如果真的讓我說,最好是能先把西北開發起來,要向西北移民。”
方賓眼前一亮,難不成要按照自己的方法?
隨後徐景昌就道:“可強制移民,大舉動員,損耗太大。我們最好能想辦法,鼓勵百姓,主動移民過去。”
夏原吉好奇道:“定國公,你準備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誘之以利唄。”
徐景昌提出了一個計劃……凡是移民過去的百姓,都能拿到一張授田證,根據授田證,可以得到年總產量在三十石的土地……而且連續耕種三年,就可以擁有這塊土地。且五年之內,免除賦稅。
同樣的,往來西域的商賈,也能得到稅賦減免。
如果願意在西北開發礦產,朝廷可以提供無息貸款。
幾位尚書互相看了看,這些措施倒是頗有吸引力。
夏原吉先表示道:“我贊同,自從大明立國以來,人丁繁衍,許多地方已經是丁多地少,難以維繫。如今鼓勵他們北上,移民實邊,利國利民……只是有瓦剌騎兵,又有哈烈的兵馬,萬一他們大舉進犯,移民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