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一章 訓練,農家記事,白糖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連豹聽著四堂哥五堂哥兩個輪番娓娓道來地誦讀著二人合力完成的報告,亦是頗為驚訝的。
其實都不用去聽他們都說了些甚的,只聽二人的語氣,秦連豹就能知道這兩個皮猴孫確如花椒所說的那般,確是少見的鄭重。
再聽內容,自是亦能明白花椒所說的“倒是長得同軍令狀差不多”一語到底源自何處的。
這是一個方面。
而二一個驚詫的方面。
秦連豹雖然對武舉也略有了解,可到底因著不曾也沒有機會特地研究的緣故,所以僅限於些許較為籠統的概念同觀點。
譬如說,在秦連豹的認知中,雖然當今武舉取仕,重在弓馬,兼取策論。而且因著科舉文武分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為朝廷在民間選拔將才,可到底也因著文武分途,其實是並不利於造就朝廷、國家所需要的兼備人才的緣故,所以太祖察覺到這則後,早年就已經要求打破科舉考試中的傳統界線,允許文、武生員或者舉人交叉考試了。
認為各得展其所學,文武兩途,方能皆得真才。
可實際上,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
直到目前看來,真正能夠進行文武交叉考試的考生,能夠允文允武者,仍舊寥寥無幾。
這自然不是甚的好現象。
可以說是文武科舉制度的弊端之一。
而且隨著文武兩途各成畛域,而且壁壘越發森嚴的現象日益嚴重的緣故,文武兼長之人才自然會越來越少,能夠出將入相的顯人大家自然亦會日益匱乏。
而且當今朝廷中,又不比文職,武職多半還是由世蔭承襲為主,加上素來行伍起家的才算是“正途”。
雖然武舉出身因著朝廷一直在大力提倡的緣故,制度上日益嚴密,錄取上頭也越發的公正,確實使得民間漸漸拋開了重要性上不及文舉,出身上頭也不及文舉的成見。
民間習武者開始正視武舉,開始參與武舉。相輔相成的,習武的風氣也開始越發的興盛。
數量上,確實不可否認,歷年來確實在不斷的增大,軍中比例也在上升,可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仍只是補充形勢而已。
而且再有提倡,可武舉出身的“雜途”,在升遷上不如行伍出身的“正途”來的順利,這也是實情,情況正好同文舉的文官相反。
只要這樣的境遇得不到改善,或許武舉終將沒落……
不過這些都只是秦連豹的些許個人淺見而已。
而對於細緻到武舉各項科目的明確規格等級的標準,秦連豹還真是頭一遭聽說留意的。
這才意識到,這兩個孩子,確實是下了功夫同決定的。
吃過夜飯,就把報告拿給秦老爹一眾人看。
正如花椒所說的那樣,其實這家裡頭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真是少有秘密可言的。
只不過看著小東西們自以為滴水不漏地瞞得挺緊,還覺得自己挺美的,一干長輩們也就順著他們,當做自己不知道罷了。
而這會子既是說開了,自是要好好說道說道的。
秦老爹自是由著孩子們的。
不管文舉也好武舉也罷,抑或種地做個棋盤人,或者做工做個手藝人,只要孩子能夠腳踏實地,樹高千尺不忘根,他就都支援。
至於秦連熊同秦連龍這兩個當爹的,想都沒想,也俱都支援。
既是孩子們感興趣,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還有這樣的決心,他們自然沒有不去支援的道理。
就譬如這兩個孩子從舊年開始就對保嬰堂的運作非常感興趣,甚至於長大後還計劃著要去保嬰堂做事兒。
秦連熊知道後,每逢他們解館,就會特地抽出辰光帶著他們上保嬰堂多聽多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
而如今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眼界放寬了,格局放大了,又有了新的興趣,他們為人父母的,要做的自然不可能是粗暴的打壓,讓孩子放棄興趣,泯滅天賦,只可能是極盡可能持續地提供支援。
就是這麼簡單。
可決定出來,兩位小當事人,四堂哥五堂哥兩個哪怕已經從花椒那兒得到了正面的回覆,也從秦連豹那裡得到了讚許肯定的目光,卻仍是唬了一大跳的。
萬萬沒想到他們想了一肚子的解釋,怎的去說服一干長輩們,卻根本沒有施展的餘地,就這麼“胎死腹中”了。
只還未回過神來,就聽秦連豹同他們商量,願不願意更換學塾。
小兄弟兩個還未從愣怔中走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