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簫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魏徵入閣,網遊之全球線上,笙簫劍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製為了治理好諾大的王朝,歐陽朔最近動作頻頻。
除了召集百家諸子編制炎黃思想,企圖統一天下思想,宣示正統;制定《民法典》、《商法典》以及《刑法典》,完善大夏法典體系,確立法在王朝治理中的根本地位,歐陽朔還準備加強監督。
大夏的監督體系分為兩明兩暗。
兩暗為負責華夏區情報的密探組織山海衛,以及負責海外地區情報工作的黑蛇衛;兩明為負責朝廷言路的御史臺,以及內政系統的各級監察署(司)。
暗系,無論是山海衛,還是黑蛇衛,在海量資金的支援下,經過數年的孵化,終於落地生根,趨於穩定,無需做大的改變。
因此,歐陽朔主要調整的就是明系。
此前,監察署已經由內政院的單線領導,改為由御史臺跟內政院雙重領導,以此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督與彈劾。
“但這還遠遠不夠!”
御史臺作為主管言路與監察的機構,負責監察百官,僅僅盯著朝廷一攤,對地方衙門的監督只能依靠監察署來完成,未免有些力不從心。
偏偏朝廷京官配備的都是最頂尖的歷史人才,反倒是地方衙門,在融入大夏的過程中,整編了很多舊官吏,有些良莠不齊,乃官吏貪腐的重災區。
歐陽朔要做的就是讓御史臺下沉,實現對各級衙門的全覆蓋。
唐朝光宅元年,改御史臺為左肅政臺,專管京官、軍隊的監察事務,地方監察事務另設右肅政臺負責。
稍後,左臺也可以監察地方。
兩臺每年春秋兩季派出專使以四十八條巡察州縣,春季派遣的稱風俗使,秋季派遣的稱廉察使。神龍元年,改成左右御史臺。
歐陽朔就是要效法唐朝做法,但又有所改進。
經與內閣協商之後,御史臺的調整方案很快出爐,主要包括兩方面。
其一,御史臺派遣御史常駐地方衙門。
行省總督衙門安排一名領侍御史,郡守衙門安排一名殿中侍御史,知府衙門安排一名監察御史,縣衙安排一名見習御史。
各級御史均可直接越一級上報,而且只對上一級御史負責。
其二,建立御史臺巡查制度。
大夏將效仿唐朝舊制,每年春秋兩季派出專使巡察天下州縣,春季派遣的稱風俗使,秋季派遣的稱廉察使。
如此雙管齊下,極大地加強了對百官的監察力度。
鑑於此,御史臺將進行新一輪的擴編,自朝廷或者地方衙門,抽調優秀官吏,調入御史臺任職。
歐陽朔有言在先,選入御史臺的官吏必須素質過硬。
“乾的好,也可優先提拔!”
一時間,御史臺成為王朝最熱門的機構,官吏們趨之如騖,認為只要進入御史臺任職,就等於身上有了一張護身符,鍍了一層金,乃晉升之不二法門。
只能說,“他們高興的太早了!”
御史臺的主官御史大夫魏徵可是一位冷麵判官,再加上兼任御史中丞的監察署長包拯,這兩位組合在一起,無異於宣判御史臺就是閻羅殿。
“不是什麼小鬼都能進的。”
於此同時,為了確保御史臺的權威,使其有足夠的底氣監察百官,經歐陽朔提議,提請御史大夫魏徵進入內閣,成為繼張良之後,第二位兼職閣老。
這一下,御史臺的腰板徹底挺了起來。
經過調整之後,御史臺就是一柄懸在百官頭頂的利劍,形成震懾。
這是御史臺好的一面,此外還有隱憂的一面。
歷史上,無論是御史臺,還是明清時代的都察院,都存在一個隱患,就是監察御史容易成為朝廷文官集團派系鬥爭的武器。
透過“效忠”的監察御史的彈劾,以打倒敵人,是文官常用手段之一。
如此一來,御史臺的權威就蕩然無存。
更重要的是,當御史臺被文官集團擺弄時,也直接威脅到皇權,使皇帝失去了對百官的掌控,實在是太危險,容易被文官集團架空。
“監察御史為了彈劾而彈劾,為世人所詬病。”
針對此種情況,結合聯邦體制,歐陽朔也有應對之策,那就是讓御史臺跟內政院更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互相協助,又互相約束。
御史臺發現官吏貪汙線索,當立即移交給內政院審理,御史臺本身並無審案權。一旦經內政院審理,發現所彈劾之事乃子虛烏有,監察御史就得擔責。
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