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務正業的刺史,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益州出了一件大事。

很多人在自從羅彥前來的第一天,就開始觀望這位年輕刺史的做事套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例行要燒到官場上,這樣能夠最快速度樹立起上官的威嚴。

但是讓他們失望了。

羅彥非但沒有燒官場,相反對於益州的官員還保持了極度的信任。

不過兩天時間,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興修水利。建議是這位提出來的沒錯,但是接下來便全盤交付給長史楊瑞,自己反而不再露面。

但就在人們以為這新來的刺史也就這樣的時候,刺史府忽然發出一道諭令:自今日起,益州將成立專門的市舶司,由新來的刺史府筆吏劉仁軌管理,總理與山蠻諸事宜。

這個命令一出,讓諸縣都蒙了。

首先,朝廷對於山蠻的事務,一般都有專門的招撫政策。這些政策到了益州之後,往往會被交付給地方諸縣一併受理,而如今羅彥讓人專門負責此事,分明就是要從地方官員手裡挖出一塊肉來。

關鍵問題是,這劉仁軌到底是什麼來路,讓這些官員有些摸不透根底。須知那僅僅是一個筆吏,羅彥居然就敢讓他總理與山蠻的一切事務。權柄一時間居然還要比他們這些縣令大好多。

益州境內有山蠻的縣,無非就是德陽郡和陽安郡下轄的八個縣。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得到過羅彥的召見,只以為這新來的刺史只不過是個前來鍍金的,因此多多少少也有些怠慢。

所以這些人有心試探一番這新來的刺史,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將諭令發出的第三日,羅彥閒來無事,守在正衙,抱著州志看著。一名差役走上正衙,抱拳向羅彥稟告道:“刺史,金水縣縣令有文書送到。”

這還是羅彥來到益州後,第一次接到地方官員的文書,所以也有些好奇。於是放下書冊,看著那差役:“將文書呈上來。”

翻開那差役雙手捧上的文書,羅彥仔細翻閱起來。但見那文書之上寫道:“益州各山蠻情況複雜,不可一概而論。往常此類事務,都是交付地方,量力而行。如今由刺史府總理益州山蠻事務,只怕山蠻會因此造成恐慌。還望刺史收回成命。”

言辭之間,對於羅彥的諭令似乎多有指摘。

羅彥冷哼一聲,也不說什麼,將文書牢牢壓在案上。隨後要來隨侍筆吏的紙筆,在其上大寫三個字:“招賢令。”

一個時辰之後,刺史府中走出了一班差役,在益州各個街坊要道的告示欄中張貼告示。

當百姓們湊上來圍觀的時候,有認識字計程車子,登時大喜過望。

“招人五十,前來學習山蠻語言,以備不日市舶司所需。但我益州治下子民,不論蠻漢,但有此心,皆可來刺史府報名。一經錄用,可以流外四品待之。”

莫要小看一個流外四品,其俸祿也足夠供養一個四口之家了。

但是士子們關注的是,開口招人的,乃是當今的刺史羅彥。羅彥舉薦賢才的美名,早就隨著一些科考計程車子傳到了蜀地。何況這還是處理蠻漢事務,真要是做成了,只怕將來入仕為官,都是非常顯赫的一筆政績。

有了這樣的誘惑,源源不斷計程車子開始向益州刺史府湧來。

招人的事情,羅彥自然不會親自出馬。他招來的三個幕僚,劉仁軌總理市舶司,劉長安另有任用,那麼這些事情,自然就交給了甄廉這個本地人。

士林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聞,知道這甄廉去了一趟長安,回來就被刺史收做幕僚。此時見甄廉出面,就知道傳言非虛。

當羅彥再次見到甄廉的時候,便發現他春風滿面地走進後衙,很是自信地朝著羅彥稟告道:“東主,此次招錄五十人,有漢族三十九人,山蠻十一人,都是在我益州官學進學過的。身家清白,素無劣跡。”

對於甄廉的考驗,羅彥在來益州的路上就已經做完了。雖然甄廉卻是有那麼一點得意忘形,但做事絕對不會出什麼差錯。

點了點頭,羅彥說道:“既然人員定了,那麼告訴他們,三日之後,到我刺史府前來學習山蠻語言和朝廷關於山蠻的政策。”

甄廉點點頭,略一遲疑,隨後問道:“東主,不知我可不可以也跟隨他們一道學習這些。學生雖然是益州本地人,但是也素無學習山蠻語言的機會,更不用說專門瞭解那些朝廷政令了。”

看著甄廉一臉的期待,羅彥笑了笑:“你要是有暇,便一起過來學習便是了。你也不要擔心,將來總有你的用武之地。”很明顯,這是劉仁軌的委任,讓甄廉有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