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七章 突厥終於亂套了,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很多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羅彥解釋道:“渭水之盟,府庫便相當空虛。前幾個官中鬧饑荒,不少地方又開倉放糧,便是糧食都有些不足了。雖然現在到了秋收時節,可是今年的收成,可沒有前幾年那麼好。各地能把糧倉補滿一半就相當不容易了。”
舒了口氣,羅彥接著說道:“這樣算來,朝廷要想供著大軍打完這一仗,恐怕只能盼著明年萬事大吉了。”羅彥這幾句話,倒是讓不少人開始沉思起來。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真要是和羅彥說得一般,那麼這仗指定是打不成了。
不過王君廓拍拍桌子,說道:“能不能打,不是那些讀書漢說了算,而是陛下說了算。想不想打,也不是你說了算,而是我等說了算。李長史,這奏疏,還是要寫。我等就看著,有這等便利,朝廷會不同意我等出兵。”
看著王君廓不是那般能輕易說動的,羅彥也只能說道:“即便都督不同意在下的看法,但我仍然會把我透過幽州各地的情況得出的看法向陛下彙報,還請都督見諒。”
看到羅彥依舊堅持自己的看法,王君廓也不再理會,對著一眾折衝府的將領說道:“諸位回去以後,厲兵秣馬,靜候佳音。好了,就這樣吧。”說完,站起來走得時候,倒是狠狠瞪了羅彥一眼。
其實王君廓的心思羅彥也明白,武將麼,如果不打仗,這功勳從哪裡來?而且王君廓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比尉遲敬德這些武將差,偏生大規模的戰爭中他從來都是給人家手底下當將軍的,這怎麼能讓他舒服得了。
雖然自從李瑗的事情以後,王君廓在幽州也算是權傾一時,偏生又來了個李玄道。不僅和自己不對付,而且還把自己對幽燕地區軍隊的統治力擊潰。這就讓他更為不爽了。要是趁著這次戰爭,撈足了功勞,那麼自己也能升任其他職司,遠比這幽州好多了。
偏偏又冒出來一個羅彥,這怎麼能讓他開心得起來。
而走出正殿的有些將領,也是抱著如此的心態,有些不善地看著羅彥。不過這一切,羅彥也只能心裡笑笑。
“臣羅彥拜言,近來驚聞突厥有趙氏數典忘祖,以中原禮法治突厥,沐猴而冠,反生內亂,不勝竊喜。我中原百姓苦邊患久矣,若其能自相殘殺,元氣大損,則邊軍守衛之福也。且突厥各部如今自顧不暇,邊民秋收可得數日便利,甚善。
有幽並各州折衝府將領,乃至朝堂諸人,皆以其內亂之際,實我一舉定突厥之機。故連篇累牘,爭相求戰,竊以為大謬也。
突厥之亂,不過內治爾。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聖人之言乃千古不易之至理,蠻夷亦知矣。我等大軍集結於邊,突厥亂軍議和在彼。冒然衝殺,不過短兵相接,多少兒郎埋骨草原爾。
況關中饑荒已致府庫空虛,今秋非豐碩之年。大軍一出,空耗錢糧,三月之內不得全功,雖得破敵數十萬,亦大敗矣。且明年如何,不可測也。府庫亦需常備應災變之資,方能穩定局勢。
故請戰者多為其功,憂戰者多為其黎。國先有治,方有武功。征伐突厥者,不在其時也。懇請陛下以蒼生為要,忍辱負重。臣羅彥拜上。”
寫好了奏疏,等著李玄道寫好請戰的文書,快馬送出幽州以後,羅彥這才悠哉悠哉將自己的奏疏也送出去。
李世民手下自然有他獨立的探查訊息的渠道,想必在幽州眾人知道突厥內亂的時候,他也已經知道了。此時朝堂想必也吵得很厲害,別人不用說了,尉遲恭和程知節這兩人就是閒不住的。何況還有好些將領,更是想著在爵位上更進一步。
羅彥心知自己的這些話,好些老成持重的臣子也說過了。不過他也就是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有時候往往來自第一線的情報和態度相當重要,如果王君廓他們急切地求戰打動了李世民,後果可就有些嚴重了。
羅彥此時就想著,自己的奏疏將作為均衡朝堂外部態度的一塊砝碼。不求它能夠起多大作用,關鍵時刻要讓有些人明白,邊軍之中,是有人不同意出兵的。(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