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五章 李二陛下你害我,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月初,經過一番緊張又周密的安排,太上皇李淵搬出太極殿,居住在原來李世民的寢宮。緊隨其後,李世民正式入住太極殿。從此之後,朝中大臣凡事覲見者,只需要進了宮門直走,很快就能見到李世民了。
事情雖然小,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這是李淵最後一步的權利交接。
和李世民一樣欣喜的大有人在。原本李世民的舊臣都知道,直到此時,李世民才算是完全得到了權利。而接下來,便是他們要大發光彩的時候了。
權利得到了交接,李世民自然異常欣喜。喜悅之下,自然那也要做一些封賞。搬進太極宮中的第二天,就有聖旨從宮中流出:“房杜以及長孫三人,兢兢業業,功高卓著,賞百金,特賜嫡長子蔭郡公。羅彥素有才名,有功而不自居,乃當世良才,累功得進開國郡公,食邑八百戶。”
這個封賞說不上什麼出彩。想前三人的兒子都已經郡公了,羅彥作為李世民的嫡系,要是不給個開國郡公,那也實在說不過去。不過讓人們疑惑的是,羅彥到底有什麼功勞,值得李世民在詔書中專門說一句有功而不自居。
不過李世民既然秘而不宣,那也只能妄自揣測一番,隨後無聊地放棄。
而他們揣測的兩位,此刻卻在太極殿中,一個個樂呵呵地笑著,另一個則是苦著臉。
笑著的當然是李世民無疑,而今除了他那幾個兒女以及長孫皇后,也沒有人能夠讓他苦著臉。剩下一個便是羅彥。而讓他們有如此表情的,自然是因為剛才李世民提出的一件事情了。
“陛下,這件事情已近過去了這麼久,而且小臣也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愣頭青少年了。這件事情,你看能不能交給別的人去做。畢竟小臣還是有些心結未曾解開,陛下難道就不怕我在這當中因私廢公麼?”
“你若是能夠因私廢公,你就不是羅彥了。這件事情我可不是因為你和她有故事才交給你的。這裡的所有人,也許只有你能夠明白我做這件事情的意思。所以,你也定然會將它做好。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啊。”李世民雖然嘴角含笑,但是話裡透漏出來的意思卻不容羅彥拒絕。
沒辦法,既然無法反抗,那也只能乖乖接受。躬身一拜,羅彥說道:“臣必然不負陛下重託。只是,事先宣告好了。他們家的事情,除此之外,我是半點也不想沾染了。”
“知道知道。我也不想因為這個,讓我失去你這樣一個聰慧的臂膀。行了,相關的事情你先去找玄齡商議。等有了一個具體的安排,直接擬旨交到他手裡。你只管將流落在民間的人全都找回來,然後安排府邸宣讀旨意下發封賞便是了。”李世民這些交代完,不禁又吐出一句:“你說你就幹這麼一點事情,還跟我鬧騰,將來就算是我要重用你,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啊。尸位素餐據說是你最痛恨的事情吧,你可不要自己打臉啊。
李世民說完這些話,哈哈大笑起來。反觀羅彥,聽了這些臉色越來越黑。要是屈突詮他們這些小輩,羅彥絕對要上去給他一腳。
打了這麼半天啞謎,其實李世民和羅彥說的就是劉文靜的事情。
劉文靜是怎麼死的,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雖然李世民在劉文靜死後對他的家人是恩遇有加,但是不要這裡頭貓膩其實也不少。當初李世民的勢力並不小,救不了劉文靜,但是至少劉文靜的家人可以救一救的。
偏生李世民只是在李淵進行了處置之後,為他們提供了一點名義上的庇護。其他的,沒了。
劉文靜在開國之後,和李世民關係只能算得上是一般,遠遠沒有當初太原舉事的時候那麼親密。自覺功高的劉文靜早就投靠了李淵,只是李淵更加寵信裴寂一點。這也是劉文靜發牢騷作死的原因。但是事發以後,李世民求情的奏疏也耐人尋味。
當初舉事是他和劉文靜先做的,等事情快成了才告訴裴寂。明擺著說李淵是任人唯親賞罰不公。這無疑就是在火上澆油啊。
如今李世民之所以給劉文靜平反,也並不是為了他和劉文靜的交情。最根本的原因還在在於他對武德年間軍政大事的全盤否定。而劉文靜案在武德治政的九年間,算是內政中少有的大事了,因此為突破口,最為合適不過。
唯有如此,李世民才能夠徹底在朝臣和百姓心中徹底取代武德的印記。
這件事情他和自己的心腹都說過,當然,也包括羅彥。但是其他幾位中書舍人,雖然也是近臣,但幹這種陰晦的事情還是不太合適。
正好羅彥還有和劉文靜的女兒鬧出的一段情事。這樣把羅彥推出去就更加順理成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