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彥在等待,等待李世民的抉擇。
世間沒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好事,在這個時候也是。一邊是羅彥一個人,另一邊是三省六部的所有首腦。如果這個時候李世民拿不定主意,那麼他會毫不猶豫地返回藍田,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一縣之內推行滅蝗的做法。羅彥不想做聖人,但是也不想把自己的正確思想埋沒,然後導致生靈塗炭。
李世民不是第一次陷入兩難境地。也不是第一次做羅彥給他的選擇。
雖然他也聽到了手下這幫重臣的極力反對,可是,憑藉著對於羅彥過往言行的盲目信任,以及對蝗災爆發後局勢的緊迫,李世民最終,還是選擇了這條少有人行的道路:“進之,回去以後,將你所知道的一切寫出來。玄齡,通知京中五品及以上的官員,明日一早朝會,若無其他事由,一律不得缺席。”
李世民已經很堅決地表達了他的選擇,即便此時依舊有大臣苦苦反對,但是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我也知道你等擔心什麼,但不論怎麼說,必須要保證百姓能夠平穩度過這場災難。所謂祭天修德,不過是我等一廂情願。天若能夠及時收回這場災難,便是要我齋戒一年,我也願意。可是,行麼?”
兩個字的反問,讓原本還想勸阻他的重臣們適時閉上了嘴巴。行麼?肯定不行啊。真要是行之有效,史書上早就大寫特寫了,還用得著他們在這裡愁眉苦臉。
這可是拿住了這幾位重臣的軟肋。既然誰都沒有辦法,那還不如打破既定的規則。試試,未嘗不可。
羅彥很開心。他喜歡這種被信任的感覺,也喜歡自己能夠將所知的東西化為對黎民百姓的幫助。如今李世民做好了選擇,那麼也就意味著,只要自己能夠在明天頂住朝堂上的壓力,和李世民相互配合,那麼這場蝗災,總是會比腦中史書裡所寫的破壞力小很多。
朝著李世民一拜,羅彥也沒有等待眼前這些高官,疾步出了大殿,似乎一刻也不願意久留。
“唉,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這天災襲來,難道僅僅憑藉人力就可以消泯麼。”房玄齡嘆口氣,似乎是對於羅彥提出的事情還是有些反對。
“一直以來,他都相信人定勝天。以我對他的瞭解,這次他也能夠拿出非常有效的辦法來做這件事情。更何況,我們不相信他又能如何,陛下相信就夠了。”長孫無忌走在房玄齡身後,也是淺淺一嘆。不過這嘆息和房玄齡的又有所不同。
“我看你們兩個啊,還是想想明天在朝堂上,到底該如何選擇吧。”杜如晦倒是看的清楚:“你沒看到方才他讓陛下選擇的時候,分明就是躊躇滿志的樣子。要是沒有十分的把握,我想他也不會如此冒然提出這樣的辦法來。可是,到時候難道真的要和陛下唱對臺戲不成?”
朝議自然是放開了言論。那個時候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當然了,原地要是一意孤行,在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倒是也可以透過。但是,他們三省六部已然有權利將李世民的詔書駁回。到底該怎麼選擇,這是一個問題。不僅杜如晦在愁,聽了他的話,便是周圍其他的臣子也開始發愁。
次日一早,李世民尚未到來,太極宮中便像是炸開了鍋一樣。年前的一番改制,固定三天一小朝會,十天一大朝會。這大朝會便是要求長安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
可是上次大朝會開過也就是三天時間,本來今天只需要一場小朝會,三省六部的官員前來奏事便可。可是昨天下午突然間就接到通知,除非是有特殊原因,不然一概不得缺席。待御史們一個個將官員點清楚,彙報給中書省以後,貞觀朝第一遭例外的大朝會,就這樣在冉冉升起的朝陽中開始了。
“昨日司農司查驗過長安縣七處土地,發現土中蝗蟲卵異於往常。經過反覆推論,最終認定不久之後,很有可能在京畿道發生大規模的蝗災。今日急召諸位臣工前來,便是為了商議此事。蝗害近在眼前,諸位有什麼好的辦法,儘可能說出來讓大家參詳一番。”李世民可沒有興趣聽階下諸多大臣說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一上來就將主題說了出來,靜靜看著殿中眾臣的反應。
事出突然,饒是很多人宦海沉浮,養氣的功夫深厚,可是依舊架不住這樣重大的訊息襲來。心知此事需要朝臣商議一番,那御史言官也沒有在這個時候檢舉班中相互交頭接耳的人。這事兒便是他們,此刻也在相互議論。不僅為這個訊息本身,還有方才李世民所說的處理方法。
但是,還能有什麼方法呢?好多人都習慣於沿襲前例,而前例不就是積德修行。說得更加清楚一點,就是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