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價值百萬聲望的一個土豆,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彥之所以向李世民伸手要這要那,其實還是他偶然在系統的兌換頁面看到的一樣東西,才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一斤土豆,一百萬聲望值。
沒錯,在嚴格的歷史走勢下,土豆這種東西可是要在明朝的時候才會傳入中國。距離現在還要好幾百年呢。
但是羅彥看了這樣東西之後,簡直激動的受不了。
唐代土地的生產力有多差?中所周知,現在的雜交水稻畝產最少也是六七百斤。有些氣候適宜土壤肥力強的土地,據說畝產千斤也是正常。一個成年人據說每年吃的米不超過三百斤,也就是說如今的畝產完全可以養活兩個人。
但是唐代沒有這樣的好東西啊,耕作方式,灌溉方式,施肥方式,這是都大大限制了唐朝土地的生產力。有史料記載,盛唐的時候畝產三百三十多斤算是非常好的產量了。但是同時也有個問題,這樣的產量對於環境的要求也是很高。
這一畝地的產出,基本上夠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生活所需。但是別忘了,還有賦稅。各式各樣的賦稅收一遍,基本上連一個男子的吃用都不夠。
這還說的是最好情況,要是遭遇了旱澇,發生時間早一點可以補救的,還能挽回點損失。一旦是在馬上結穗的時候發生旱澇,基本上就要顆粒無收。這還不算,還有蝗災之類的蟲害。這樣算下來,其實這種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飯。
羅彥之所以看見一個土豆就那麼激動,就是因為這個。相對於五穀,土豆對於自然條件的要求要低一些,而且不虞蟲災,就算是沒有肥料,也要比水稻這些的產出高太多。
後世有畝產兩千公斤的土豆,當然,那都是經過科學的管理實現的。如今大唐還是沒有這個條件的。但是有一點羅彥很清楚,土豆絕對是關鍵時候救命的東西。
不過一顆土豆的價值,在兌換系統中居然達到了一百萬聲望值。是的,你沒看錯,整整一百萬聲望值就換一個拳頭大小的土豆。羅彥沒得選擇。
熟知歷史走向的他自然知道,李世民搶班奪權之後的頭三年,旱澇蝗災鬧了一個遍。有些居心叵測的人直接那這個說事,造謠李世民這皇位來的不正當,被老天降下了懲罰。這可是鬧得國內沸騰,不少野心家趁此造反,原本剛剛平靜幾年的民生差點又被毀了。
對於李世民如何捱罵羅彥是不關心的。
雖然說現在他已經投靠到了李世民的手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羅彥就要當李世民的御用文人,替他各種鼓吹。這麼噁心人的事情看著別人做也就罷了,真要李世民讓自己做,羅彥絕對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羅彥關心的是那些最底層的人民。
這倒不是羅彥讀了幾天書就開始悲天憫人成就聖人了。作為一個出自新社會的好青年,羅彥自己覺得,既然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情,還能幫助那麼多人,為什麼不去做呢。反正也沒有什麼壞處不是?
這仔細說起來,這壞處也不是沒有。畢竟兌換一個土豆出來,那是一百萬聲望值啊。用這些兌換銀錢出來,換算成黃金,都能鑄造幾十個實心的大土豆了。
系統裡存在這個東西,羅彥自然是不會放過的。現在需要羅彥發愁的,反而是這聲望值的來源問題。
自打七月以來,羅彥在人前就沒怎麼出現過。以前寫的那些文章和詩詞,隨著大家的傳唱,該賺的聲望值早就賺過了。三個月時間這聲望值就先前那十來萬,還被羅彥兌換成了金錢。所以,現實逼著羅彥必須要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就掙夠這一百萬聲望值。
雖然兌換出來一個土豆嫌少,但是羅彥也有了充分的計劃,那就是製造溫室大棚。
其實溫室大棚古來有之,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溫室大棚種植的蔬菜。羅彥就像想利用這一點,爭取在三年時間內,把土豆的數量弄到可以量產。再怎麼說,災難來臨的時候,多一份準備,至少是能夠少死幾個人。
可能有人就有了疑問,一個土豆,三年時間能變出多少來。三年六茬,怎麼說也能弄出可以上萬斤的種子來。加上現有的國家儲備,那麼到那三年的時候,最後難熬的那一段時間,這些土豆完全可以夠拿來賑災了。
羅彥自然是想得有些想當然,這個沒有辦法避免,但是緩解一下賑災的壓力,讓災民能夠活著還是可以保證的。
至於溫室大棚的維持資金,羅彥也想好了,反正初期也沒有那麼多的土豆供他們弄,到時候種點反季節蔬菜賣掉,最少也能回本。
至於再往後,只怕李世民知道了羅彥乾的事情,根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