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板蕩識忠臣,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亮被放歸洛陽不久,李世民在某天晚上,和李神通一起去太子府中赴宴,回來的路上突然心疾發作吐血。
隨後靜養中的李世民對前來探望的李淵哭訴,請求遠離長安這是非之地,只求儲存性命。言下之意,就是說太子李建成在酒宴中下毒謀害自己。
誰都知道這事兒基本上不是李建成做的,或者說,李建成是不屑也不會這麼做。李淵一向對幾個兒子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兄弟友愛,雖說因為這個皇位,友愛已經是一句空話,但是要謀害對方的性命,那絕對是不可饒恕的。
李建成不可能那麼傻。
這樣一來,最大的嫌疑就是李元吉下的手,或者是李世民自己的苦肉計。
李元吉其實想取代李建成的心思也早就萌生了,無非就是李建成現在一個人沒有辦法對付李世民,所以李元吉就當了這個幫手,一旦李世民被打倒,接下來就是李建成了。眼見鬥爭越來越激烈,而李建成的位子卻在不經意間越發的穩固,李元吉坐不住,自然就想出這種借刀殺人的主意。
但是李世民更有可能這麼做。因為他需要逃離長安。這估計就是和房玄齡杜如晦他們私底下商量好的計謀。苦肉計一用,李淵心疼兒子,自然而然會答應。
羅彥比較偏向的就是李世民自己使用了苦肉計。天下哪有那麼巧的事情,恰好跟著李神通的時候,李建成就給李世民下了毒,偏巧吐了不少血之後,李世民還好端端地活著。所以這事兒絕對是有蹊蹺的。
顯然李世民是打錯了主意,李淵聽了李世民的哭訴之後,確實是動了把李世民送到洛陽的心思。這兩年呆在長安,三個兒子明裡暗裡的爭鬥,弄得他頭都大了。朝堂上的爭鬥,十之五六都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個人的小團體在爭鋒。
這樣下來,朝堂混亂,雖然李淵很是愛護自己的兒子,但是為了政局穩定,把李世民送出去未嘗不是一種好辦法。想了又想,李淵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所以就允許了李世民的請求,准許他遷往洛陽。
然而就在李世民準備動身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了一下,感覺這個事情不對。李世民出了長安那就如同放虎歸山,就算以後李建成登上皇位,人家也不一定會安穩。所以李建成當即指使李元吉向李淵揭發李世民的圖謀。同時,還暗中指使幾個人密奏李淵說李世民的部下聽說李世民要到洛陽,都十分高興。
這下子李淵感覺到不對勁了,當即就反悔,把李世民給留了下來。
既然把李世民留了下來,李建成還想著把李世民的班底也給拿過來。
這事兒,就充分體現出了太子的財大氣粗。李建成把李世民的手下,基本上一個個全都試探過來了。
最先被拉攏的就是尉遲恭。
為什麼呢?李元吉這貨,自詡在宗親之中武力也是頂尖的,當然,僅僅是自詡。曾經心高氣傲的他挑戰過尉遲恭,結果被尉遲恭空手就奪下了他的兵器。相比秦瓊,尉遲恭是建國之後的降將,所以這些人覺得李世民和尉遲恭的關係不像其他人那麼緊密,好收買。
誰想到李世民其他的本事也許有些中庸,但是對於手底下的人拉攏確實當世頂尖。
李建成送了一車的金銀,還給尉遲恭謝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希望尉遲恭能夠和他聊一聊。結果尉遲恭當場就推辭說:“我是編蓬為戶、破甕作窗人家的小民,遇到隋朝末年戰亂不息、百姓流亡的時局,長期淪落在抗拒朝廷的境地裡,罪大惡極,死有餘辜。秦王賜給我再生的恩典,如今我又在秦王府註冊為官,只應當以死報答秦王。我沒有為殿下立過功,不敢憑空接受殿下如此豐厚的賞賜。倘若我私自與殿下交往,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就是見利忘義的小人,殿下要這種人又有什麼用呢!”
這話說出來,直接就把李建成弄得下不來臺。非但如此,尉遲恭還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李世民。對於這麼忠心耿耿的手下,李世民簡直感動的要哭。
但是尉遲恭僅僅是個開始,尉遲恭不成,還有其他人啊,緊接著被收買的就是程知節。沒錯,就是很對人印象中很深刻的那個程咬金。
不同於影視劇裡那個三板斧的程咬金,程知節特別擅長槊,這種兵器在馬上發揮出巨大的威力。程知節在瓦崗的時候,李密手底下八千內軍,號稱可抵百萬大軍,分屬四驃騎,程知節就是管領四驃騎之一。可見這位的武力也很是強大。
結果程知節也是不從啊,李建成徹底惱羞成怒,讓李元吉說了一頓程知節的壞話,李淵耳根子一軟,直接把程知節外放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