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娑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有了個世子師弟,貞觀文宗系統,悟道娑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穎達講《尚書》的速度很快,饒是如此,羅彥感覺也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把這本書講完。好在這個時候羅彥沒有公事,所以除了每天看書,就是聽孔穎達講課,這日子也算是過的愜意。
只是,這樣的日子過了兩三個月就開始有了變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人和羅彥搶老師。
秦王世子李承乾,出生於武德二年,因為當時長孫無垢是在太極宮承乾殿生的他,所以就起名叫做李承乾。當然了,羅彥認為那時候李世民絕對就有了想上位的心,或者說這種心思一直都有,而且把自家兒子的名字都起成了這樣。
如今的李承乾已經虛五歲了,作為皇家,自然是需要找以為赫赫有名的大儒來給孩子蒙學。找誰呢?李世民的文學館裡正好就有這麼兩個人。孔穎達和陸德明。
這兩位都是寬厚的長者,對於孩子有耐心,而且學問深。李世民早就想到了這兩個人。而且,一直對自己兒子寄託著深厚期望的李世民,也希望藉此能夠得到士林的認可。
遭遇到這樣的事情,這兩位也自然是不好拒絕,所以只能答應李世民的請求,去為這樣一個五歲的孩童蒙學。
但是問題就來了。孔穎達還好一些,年齡才四十多歲,雖說是年紀大了,但是精力還是有一些的。陸德明老爺子就不行了,已經七十多歲的他可比不上孔穎達。兩個人都是國子學的助教,平日裡還要管管國子學的那些學生,再加上一個世子,簡直是要老命的節奏。
所以兩個人一合計,來吧,老孔你年輕,這事你多管管。鬧騰到最後結果就是,兩個人輪流給李承乾上課,孔穎達兩天,陸德明一天。
原本這樣劃分下來,確實是讓陸德明輕鬆不少。剛開始的時候也就讓學學《千字文》之類的東西,也就是簡單的開始識字。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相應的,需要花費的時間就比較多。
但是可苦了羅彥了。
孔穎達講的正好呢,羅彥這些天苦學《尚書》,也是被裡邊的內容給吸引了。加上孔穎達的授課方式很對羅彥的胃口,所以就像是吃東西上癮了一樣,羅彥已經沉醉子在這種學習的節奏中了。
誰知道突然間李世民插了這麼一槓子,這樣一來,孔穎達就沒辦法每天都給羅彥講課了。畢竟孔穎達人家也有正經的工作要做的,是個人都會累,哪怕被別人稱為大儒,每天在三個地方給三種不同的人講課,身體和精神也都吃不住。
所以羅彥只好很是貼心的跟孔穎達商量,這不給李承乾講課的那天就留給我吧,其他時候我自學好了。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好在還讓孔穎達是一陣感動,羅彥覺得自己這樣也算是比較划算了。
就這樣熬著,又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羅彥終於在孔穎達的教導下學習完了《尚書》。而這個時候,李承乾的學習進度已經是蒙學結束了。
一般人家的孩子,蒙學怎麼說也得一年。
怎麼說,一方面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學館學習的時間每天固定就那麼一點,學到的東西本來就有限,而且如果回到家忘了,那就是徹底忘了,連向別人問的機會都沒有。
李承乾是什麼人,秦王世子啊,雖說孔穎達和陸德明兩個人白天講完課就走人了。但是別忘了,作為世子不僅有同齡的伴讀,這身邊還跟著一幫子文人呢。所以蒙學的時候,這李承乾也是吃了不少苦。
小孩子為了得到自己父親的一句誇獎,不僅是兩位老師授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就是老師走了,也會認真複習,然後練練字什麼的。這種事情,李承乾堅持了半年,然後這兩位老師就驚訝地發現,這孩子蒙學可以不用繼續了。
接下來就是講《孝經》。在這一塊就需要各種認真地講解經義了,所以需要耗費大量的精神去做這個事情。因此孔穎達只能跟羅彥講,他以後的經義還是先去自學好了。反正羅彥這幾年跟著陸德明學了不少,這讀書的能力還是有的。
聽到孔穎達這樣的安排,羅彥也只能乖乖認了。原本還想著孔穎達能夠一併把《詩經》也能講一遍。羅彥到現在聽過的《詩經》只有陸德明說過一部分,所以他還想聽聽其他的比較完整的講解。
無奈之下,羅彥也只能認了。
想起自己好久沒有去探望過自己的老師,羅彥準備了一點補品,回到了陸府。
陸德明對於自己的弟子到來很是開心。這大半年的時間,羅彥基本上就是一個月過來一趟。每次來之後,小小年紀的羅彥看起來反而是比陸德明精神都要差。
這也是被系統的任務給逼得,越到後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