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唐朝好地主,木子藍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用袋子把漿糊裝好,抬到水塘裡,在水裡攪動,去除混濁雜質。
這道工序費時間,一袋料起碼得在水裡攪動二十分鐘左右,冬天的時候,會非常辛苦。
這時,草紙才算是剛完成了下手的原材料加工,還得開始上手工序。
草紙作坊生產的草紙,並不全是做廁紙之用的。這年頭,捨得用紙來擦屁股的,估計也就李超了。
哪怕這是新研發的草紙,也頂多是富貴人家用的起。
因此,草紙實際是是分為了多個品種。
最大的用途其實是包裝紙。
用來包裝一二兩貨物的三角包包裝紙,也稱中紙,邊長約為半尺。用來包裝半斤貨物的薄紙,邊長約七寸。
還有用來包裝一斤貨物的沙薄紙,邊長約一尺一。
還有包裝一斤蘭到兩斤貨物的大紙,用來包裝兩斤左右硬殼貨的副紙。
專門包裝較大貨物的獨料。
中紙、薄紙、沙薄紙、大紙、副紙、獨料,六種不同規模的包裝草紙。
這才是草紙真正的用途,至於用來做廁紙,那不過是捎帶的一個小品種而已。
這個時候沒有塑膠袋,店鋪包裝商品,很多時候是用乾的荷葉,一些貴重物品,也用紙或者布包裝。
而李超生產的這種草紙包裝紙,成本卻比普通包裝紙便宜的多,成本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其實用石灰也一樣可以取代蜊灰,總的生產過程也就是建石灰醃料池,然後是備料、翻草,曬乾、醃料、翻料、洗漿、抄紙幾個大工序。可每個大工序裡,又有許多小工序,一道道的環節,缺一不可,錯一不行。
每道工序的順序,時間,標準,都是門技術活,也是獨家的機密。李超把實驗後的整套工序拆分成了七十二道小工序,把工坊草紙生產分成了多個車間。
同時根本不同的產品類別,又在每個車間建了數個不同的生產組。
每個車間有管事、工匠,分掌該工序的技術、標準。
如果用石灰造草紙,那麼一百斤稻草要用二十斤石灰和二十二斤水。用蜊灰,則是一百斤稻草,用十五斤蜊灰。
“很好,非常不錯!”
李超參觀了草紙作坊的各個環節,很滿意。
這個草紙作坊其實也算是借雞下蛋,利用印刷坊與五位駙馬合夥之機,引進了段家的造紙坊,然後李超弄了些造紙工匠到裡面學習了下,再然後去其它造紙坊挖了點工匠過來,就有了自己的草紙作坊。
不過李超的作坊不生產其它的黃麻紙、皮紙、竹紙這些,而是專門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紙類,草紙。草紙算不得李家作坊發明,原來也是有的,但如李家這樣,把草紙造的這樣水平,而且成本這麼低,效率這麼高的,卻很少。
“這個草紙,再造的柔軟一點,先給我府上送上一百捆。”李超一邊說,一邊直接就折了十幾紙揣身上了。
以後,廁籌可以扔掉了。
不知不覺,李超都已經成了大唐的造紙業巨頭。
算上這草紙,李超已經造出了新式的皮紙和竹紙、草紙三種。
“得取個響亮點的名字,以區別其它舊紙,得樹立品牌啊。”李超現在手握著三種新紙,雄心萬丈。
紙是文字的載體,對文化可是非常重要的。
更便宜的紙,加上印刷術的出現,讓書籍印刷以及報紙的刊印,都更加方便簡單,成本低廉。
灞上紙坊裡出產的紙,主要是竹紙,也就是用春天開枝但還沒發葉的嫩竹子加工製成的竹,李超用後世的技術改進了現有的生產方式,弄出了成本更低,但質量更好的竹子,解決了原來竹紙十分脆的毛病,已經能和蜀中的黃麻紙並論,成本卻比黃麻紙便宜的多,而且用於印刷,效果還更好。
“就叫毛邊紙吧!”毛邊紙是後世竹紙中有名的一個品種,據說是因為有一位收藏紙喜歡收藏福建江西等地產的上好竹紙,他收藏的竹紙都在邊上蓋上章,章上有他的姓,毛字。於是,後來把這種上等的竹紙稱為毛邊紙。
另一種是皮紙,用桑樹皮、青檀皮等加工製成的紙。這類皮紙,到了中唐之時有一個品種非常出名,產自安徽宣州涇縣的宣紙。
不過現在也還沒有這種紙。
“嗯,就叫宣紙吧。”
李超直接拿來主義。
“灞上紙坊以後全力生產毛邊紙,供應印刷坊和報社之用。草紙坊專門生產草紙,用做商品包裝紙和廁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