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鬼之子,鬼之子,荷風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鬼之子
第一章
1998年,冬
桐城,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縣城,深居內陸,閉塞落後。
桐城第一人民醫院,桐城最好的公立醫院,醫院裡每天進進出出很多人,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救護車尖銳的呼嘯聲。
老李頭,一個乾瘦皺巴的駝背老頭,從農村出來,沒什麼文化,更沒什麼背景,按理說他根本不可能進這麼好的醫院工作,哪怕他並不在編制內,哪怕他每個月的薪水只有三四百塊錢而已。
98年的三四百塊錢的工資,在一個內陸小縣城裡絕對算不上高,但勝在勉強算是端著公家的飯碗,每個月一到固定的時間就可以領工資,一天三頓還可以在醫院的食堂裡解決,能省下一大筆開銷,對很多人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了。
按理說,這樣的工作根本輪不到老李頭這樣的人來做,但偏偏這份工作除了老李頭,還真沒什麼人願意做。
看守打掃太平間,晦氣。
不單單晦氣,人民醫院的太平間在一棟年久失修的老住院樓地下室裡,據老一輩的人講,這棟老住院樓是r國人侵華期間修建的,他們在裡面做了不少傷天害理慘絕人寰的事,戰敗後,一部分r國人還在那棟樓裡自殺,聽說那血流的呀,把整棟樓都染得紅裡透黑,血都流到外面路上去了,血腥味久久不散。
傳說到底有多少水分尚待考證,但那棟老住院樓確實頗有些陰森可怖,地表只有三層的老樓上爬滿了爬山虎,樓房前後全是竹林,三伏天呆裡面都讓人感覺渾身發涼。人民醫院重修擴建後,這棟老住院樓在第一時間被捨棄了,隨著新住院樓的修築,老住院樓被擠到了醫院最偏遠的一角,放置一些雜物,地下室被整理出來充當醫院的太平間,停放屍首。
縣城不大,外兼閉塞傳統,除非橫死和急症,很多人,尤其是年紀大的老人更願意在家中等待生命最後一刻的到來。就算有些人不幸在醫院裡過世,按照當地的風俗,家屬們也會在最短的時間裡將死者的遺體運回家中停靈,因此,醫院太平間派上用場的時候其實並不太多。
老李頭平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和打掃這棟幾乎被廢棄的老住院樓,管理整棟樓裡的雜物包括地下室裡的太平間,以及周圍園區的衛生。
工作本身算不上太辛苦,老李頭之前,還有好幾個人,因為各種關係,做過他這份工作,但是這些人裡最短的只做了三天,最長的也只堅持了半年,就紛紛因為各種原因,辭去了工作。漸漸地,醫院裡傳出了一些捕風捉影影響不好的流言。
八、九十年代,資訊不發達,小縣城裡有點風吹草動,都會被人當成談資大講特講。
短短几年間,看管過老住院樓的人先後因為各種原因死的死瘋的瘋,於是種種關於老住院樓的故事,被人傳得越來越玄乎,慢慢地,就再也沒有人願意做這份工作了。
老李頭誤打誤撞找到了接手了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好幾年,屁事沒有,謠言不攻自破,但仍然沒有人打他這份活兒的主意。
老李頭樂得捧個瓷實的鐵飯碗,平日裡工作也做得十分盡心,自覺在醫院裡站穩腳跟後,他還把自己老婆從鄉下接到了縣城裡,又是送禮又是找關係的,好不容易在醫院裡給她找了個洗床單被罩的活兒,工資很低,但要比她一個人在鄉下種田得的多。
老住院被當成倉庫使,樓裡的雜物多,值錢不值錢的都有,按照醫院規定,老李頭必須得守夜。
老住院樓裡空房間多,老李頭夫妻倆就挑了間底樓向陽的房子,拾掇出來當臥室。
他們夫妻倆結婚二十多年沒孩子,跟老家親戚的關係也不親近,他倆都怕將來老了沒人照顧,平時領點工資都捨不得花,一天三頓都在醫院食堂裡蹭,衣服也是撿別人不要的穿,幾年下來,夫妻倆竟也存了兩三萬。
在縣城裡這點錢算不了什麼,但是擱在他們老家,這著實是一筆令人羨慕的財富。
夫妻倆摳門慣了,日子過得摳摳搜搜的,撿來的衣服也沒一身整齊的,根本沒人知道他們攢了這麼多錢。
他倆合計著,再過幾年做不動了,就拿著這些錢回鄉下,把鄉下的老房子翻一下,安安心心的度過晚年,該怎麼去就怎麼去。
然而,計劃永遠都趕不上變化。
隆冬臘月,眼瞅著就要過春節了,醫院裡只要病得不太重的病人,都紛紛提前出院準備回家過年了,醫院難得冷清下來。
老李頭夫妻倆這幾年一直住在縣城裡,鄉下的房子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