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劍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7章 狼來了(3),遠東王庭,程劍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息”對金融行業的衝擊,也能理解羅蘭為何先放出謠言再出面闢謠,說白了,就是在利用人們普遍具有的“避險心理”製造擠兌風潮。
為什麼人們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輕信那些沒有真憑實據、道聽途說、甚至荒誕不經的小道訊息?
穿越之前羅蘭在大學裡選修過一門“行為經濟學”課程,為了完成教授佈置的作業,花了不少課餘時間分析那些曾引起公眾恐慌的謠言案例,並且從中總結出一則頗有趣的結論:多數人更願意相信悲觀的傳言,而對樂觀的訊息則表現的較為冷淡。
比如某人喜得貴子,請占卜師預言新生兒的前途。如果占卜師說“您的兒子在20歲時將成為大富豪”,他當時可能挺高興,但是過後多半不會放在心上;反之,如果占卜師說“您的兒子20歲時將橫死街頭”,當父親的不僅當時會大發雷霆,此後也將對這悲慘的預言念念不忘,隨著兒子漸漸長大,越來越接近20歲,對那預言的顧慮也就越來越深。
再比如某天小道訊息風傳食鹽即將漲價一倍,恐怕大多數主婦會坐臥難安,非得跑到就近的商店搶購一大堆鹽囤積起來才能安心;反之,如果有傳言說食鹽價格即將暴跌,人們的反應就要冷淡的多。
這或許是因為多數人內心深處缺乏安全感,遇到什麼事就會告誡自己“做最壞的打算”,卻很少有人敢於理直氣壯的做出“最好的打算”,因為擔心“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