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部分,青帝,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總數是二十萬四千五百六十三卷;可惜這竹策要一捆捆翻過去;時間太緊了沒背完。”
可惜沒背完……
太后瞪大了眼:“哀家素聞蔡邕家的女兒昭姬能為此;聽說此女熟讀背誦家中的四千卷藏書。”
太后很想問一句“不知使君背了多少”;但話到口中;還是吞了下去。
現在的氣氛;太后還是相當滿意;禮敬;又不過於疏遠;許多時;讓太后有恍惚感——君王之家;哪有這種“家”的氣氛?
她不願意破壞這個。
“真是天命降於使君了。”太后再度嘆息;她不由憶起本朝光武皇帝劉秀;也以經學博覽、政事文辯而聞名;學識淵博的很。
王莽時典籍大量被焚;鑑於西漢官府藏書散佚;而民間藏書頗多;劉秀本身就是秀才出身;騎牛打天下;好讀書;在戰爭期間每至一地都先訪儒雅;採求闕文用來補綴遺漏……
洛陽稱帝又傳旨天下收集;在“石室”、“蘭臺”、“仁壽閣”、“東觀”處藏書閣匯聚了大量舊典新籍;疊積盈宇;汗牛充棟;藏書規模和數量都遠遠超過了西漢。
劉秀不僅自己愛讀書;還鼓勵天下人讀書;在洛陽修建“太學”這一最高學府;設立五經博士分科教學;又提倡地方州郡縣興辦官學;更鼓勵民間私學的庠、序、學、校、塾;像潁川文社一樣的文壇盛事也因此長興不衰。
劉秀自己就是一個飽學鴻儒;還時常以身作則;親自為群臣講授經學;和功臣促膝談話到深夜。
或是文武兩方面都超群拔俗的緣故;劉秀並不畏懼屬下才能;為人性情溫和;在位三十三年幾乎沒有和功勳重臣鬧過紅臉。
雲臺二十八將除岑彭被敵人刺殺早亡;餘皆得善終;可謂得其時、遇其主——這種情義在歷代皇帝中罕見;開國之君更是絕無僅有。
都說“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連帶著他所選皇后陰麗華都是絕色而器量寬宏的女子;相知微末之際;患難情份交聯一生。
同樣劉姓;同樣一朝兩百年;相比高祖劉邦和呂后夫婦鬧分裂;韓信、彭越、英布這漢初三大將無一善終而言;可真是反差極大。
而這時;不遠處端容批示公文;又不時回首笑談幾句的葉青;就給她這樣的感覺了。
第三百九十章 與光武相似的人(下)
身為太后;她見識太多了;心裡很清楚。
人要是有了官身;賊吧掌握權力;自有著一種不怒而威的氣質;但往往被權力所迷;有的甚至產生“天下皆是螻蟻”的感覺。
而極少數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放蕩;以“我視權柄如流水”。
這種太后很不屑;都是偏激未成熟之輩。
要是葉青知道太后的想法;或會說:“前世地球看過一本書;身為多次元宇宙皇帝;每天都故意生活在平民屋裡;並且以賣萌為生;也是一種中二病;本質和天下皆是螻蟻沒有任何區別”
而在此時;端坐批示公文;一絲不苟的葉青;那種厚重、雍容、睿智、冷靜種種氣質濃郁;又完全不會把他的“人味”去掉;相反更顯得溫雅仁厚。
這是一種太后可以在理論上理解;卻從沒有見過的境界。
甚至超過了太上描述的境界。
“這或是真正力量;才有真正的自信。”太后憶著這些記載;兩相對比;看著這個男人的目光就有些古怪。
“劉使君;哀家覺得你和光武皇帝真像…無論學識、性情、家事;甚至都紮根中原;你起步這潁川郡;隔一條穎水可就是光武皇帝起步的南陽郡。”
“或許吧。”葉青將一份批文放下;長透一口氣說。
下土靈氣日漸大盛;漸漸偉力歸於自身;致使最近這麼說的人越來越多;葉青已習慣了。
這些相似有些;硬要說;是有些刻意;比如當初沒選擇北上襲殺袁紹而選擇服從太后詔命;不惜硬抗董卓、曹操的兩面夾擊而紮根穎川;也考慮到光武帝舊事的因素。
但是更出於自己本心。
不過現在;或可以彼此交換一些底牌了。
想著這些;葉青凝思打量著太后;她就有些不自然:“使君;哀家……”
“哦。”葉青回過神來;收回了審視目光;從容說:“實不相瞞;本州水事有點內情。”
“此處沒有外人;太后既已有心從我;我不妨帶您去看看……什麼叫著真正的天命。”
太后聽了“你既有心從我”;臉色一紅;又暗暗鬆了口氣;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