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部分,青帝,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願分出部分銀錢利潤給別家;不會自己出面招惹黑氣纏身。
中間的聯盟各家在喝湯撈好處同時;也起到一個上下緩衝器的作用;讓新州府有餘地進行調控。
不得不說隨著靈石礦區、鐵礦區、工靈石——鐵”的正向迴圈就不住擴大;現在的利益集團中已不只世家盟友;還有少部分地方仙門也被席捲進來;資本的洪水初步呈現;這是新興階層的雛形;弱小而蘊藏生機。
葉青知道這股力量還很脆弱;暫時指望不上它本身的反哺;必須有很長一段時間守護;或擴張來促進其發展……
但總體來說這半年間;新的大都督府在民間總體趨向是好評;因往年冬季農民們是無事可做;興修水利對個人的直接短期利益又很少;大戶出錢也吝嗇;現在鋪設鐵路需要大量人工;整個行會直接發工資;就有了做工補貼家計的好處;老百姓並不計較頭頂是州府還是大都督府……
其實新州府年報統計中;付出的工資總數不多;抵不上一百里鐵路的造價;但在民間這就有著潤滑油的作用;應州的人心和民氣隨之逐漸平定下來。
“老天爺;這就要過年了;可不要再出岔子。”
許多百姓都暗自祈禱著;灰撲撲的天空始終沉寂;沒有絲毫回應。
第八百十五章 就藩(上)
大蔡平景十四年·冬
林秦隨同信郡王乘大艦啟程;雖是冬日;但登舟順流東下;江寬風高;乘流而行;時而臨江吟詠;對月小酌;觀其神色;似是真心清爽;林秦就心存狐疑;一直想和信郡王談談。
皇帝有七個存活到成年的兒子;其中除廢太子;譽郡王以雖非明確但實際儲君的身份留在了帝都;無疑是最後的勝利者。
信郡王第一個出京;但明郡王、德郡王、毅郡王、清郡王這四個皇子;都已確定了出京時日。
諸王出玉京就藩;十數年七子爭嫡風波;就此塵埃落定。
可信郡王只談詩歌文章;絕口不談政事;不好貿然相提;信郡王就有這個氣度;雖笑口常開;說話隨和;但隱隱不怒而威;使人敬重——如此厚重之質;為何不是太子?
林秦暗暗常是不解。
這日;眼見一城在江;又隔了三十里;就有大船迎接;信郡王看了看後面尾處;變得有些沉鬱了;站在最高處;望著緩緩移動的江岸不語;許久才突然之間嘆著:“孤今日;終逃得生天。”
周圍只有林秦;不由大驚;問:“主上何出此言?”
信郡王笑了笑;說著:“你跟我多年;我自信重;有許多話;我日夜不眠;卻無人可傾訴;現在終於可以說說。”
“這些年;我也是騎虎難下;你看這迎接的艦船;一路地方英傑無數;就藩船隊規模越聚越大;現在白帆綿延達三十里;我都暗裡吃驚。”
“我有了這聲勢地位;或是太子;或就必死無疑”信郡王收斂了笑容;冷冰冰說著:“有些人說孤面相貴不可言;我再貴;能比得太子紫氣東來?”
“當日和太子打擂臺;我常常夜出冷汗;只恐明日就變成階下囚;不想上天不絕我;應州提前出得蛟龍;父皇終不能再從容看著我們兄弟相互爭鬥;出京就藩。”
“別人或還有絲不情願;我卻暗裡歡喜。”
這些話;林秦一句都不敢回;良久才說著:“依主上之言;是高興的事;不過我聽說;朝廷對葉青有些忌諱;是真的麼?”
信郡王轉過臉來;若有所思點點頭;說:“是有點;這次本想安排我去應州打擂臺;現在去了隔壁安州。”
應州本是壞的不能再壞的局面;就算啟陽城不失;也就是孤零零的一城;和葉青斗的你死我活而同歸於盡。
這用心就是狠毒了;但不想葉青提前奪了應州;大家都得了便宜;林秦想了想;又說:“安州雖不是大州;還也有沿江口岸;貿易很多。”
林秦含蓄;信郡王知此人心思洞明;轉過了臉;憑舷而立;望著越來越近的迎接船隊和城城;半晌一笑;說:“年入百萬銀子;要是維持足夠了;要是開個局面……”
這時迎船已到;擁著靠岸;天色已到黃昏。
此時本地太守已來迎接;信郡王看了一眼岸上迎接的人群;就不再多話;徐步下舟。
就著太守站在最前;行庭參禮;信郡王擺了擺手;說著:“卿請起。”
說著;一起向裡而去。
信郡王的訊息;在應州引起騷動;許多家君對這位賢王的名聲也聞名已久;暗自希望信郡王到應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